中新網安徽黃山10月19日電 (成展鵬)400余位專家學者和各界來賓與會,國內外13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交徽學論文240余篇,9場專題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圍繞徽學徽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進行學術研討交流……10月19日,以“新時代·新使命·新徽學”為主題的第二屆徽學學術大會在安徽省黃山市開幕。
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陶明倫在開幕式上致辭說,徽學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體現了中國人民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其中公私兼顧的公私觀、民富國強的家國觀、以義統利的義利觀、賈而好儒的人才觀、沖突融合的和合觀等一系列精神內核,都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通相融、高度契合。
陶明倫認為,把徽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讓徽文化在新時代迸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可以成為有利于促進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有利于推動家風建設和移風易俗、有利于培育時代精神和時代新人的文化。
據統計,徽文化的地面文物遺存有7000多處,各類文獻4000多種,徽州文書更是有近百萬件,這些都是徽文化鮮活靈動的“筋骨肉”,凝聚著徽學光耀千秋的“精氣神”。
安徽大學校長匡光力說,安徽大學將通過學術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把徽學打造成為區域史研究的范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品牌。圍繞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徽學研究體系,系統凝練徽學精神,指導文學藝術創作、社會治理智慧創新、鄉村振興生動實踐。
黃山市委書記凌云表示,黃山將用足用好徽州歷史遺存,堅持創意創新賦能,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培育壯大全鏈條徽州文化產業,把徽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讓徽學融入世界,讓世界了解徽學,推動徽文化更好地展示于當代、流傳于后世。
下一步,黃山將建立健全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建設國家級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推動設立國家徽學研究院,加強國際展陳和文化交流對話,講好黃山故事、傳播徽州文化,打通黃山走向世界的文化“條形碼”。
本屆大會由安徽省委宣傳部、光明日報社主辦,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術指導,黃山市委、黃山市政府、安徽大學、安徽省社科聯承辦,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黃山市社科聯、黃山學院協辦。(完)【編輯:房家梁】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