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陽10月18日電 (記者 蒲文思)記者18日從貴州省地礦局獲悉,為破解長期以來地質勘查數字化轉型難題,貴州在中國率先開展數字勘查,推進地質工作與大數據融合發展,實現了地質勘查全過程數字化,帶來傳統固體礦產勘查作業方式的變革,有力推動地質勘查行業數字化發展,為中國礦產勘查數字化轉型提供了示范。
“地質勘查是集實踐性、科學性、探索性于一體的工作,涉及多學科領域。過去野外地質礦產勘查工作數據采集較為落后,都是人工野外作業并采用手工整理和記錄,那么現在要改變落后面貌,實現它的數字化轉型,我們第一步做的就是數字勘查。”貴州省地質調查院自然資源部基巖區礦產資源勘查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省地礦局首席科學家、二級研究員周琦向中新網記者介紹,依托貴州發展大數據的優勢,在貴州省自然資源廳的支持下,通過開展產學研合作創新,成立研發團隊,實現了地質勘查從普查到詳查、勘探全過程數字化轉型發展。
貴州省地礦局開展數字勘查技術培訓。貴州省地礦局供圖“實現地質勘查全過程數字化,即實現了野外作業全過程數字化采集、歷史地質勘查資料數字化錄入、礦產勘查圖件數字化編繪?!敝茜榻B,通過與該領域國內一流研發團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礦信息系統研究所合作,研發了數字勘查信息系統,統一了地質勘查制圖標準,還培養了一批數字勘查技術人才。如今,地質工作人員采用平板、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就能實現礦產勘查數據的野外數字化采集,達到在一次完成野外勘查數據的采集和數字化,并存入固體礦產資源勘查信息系統和大數據中心永久使用;與此同時,通過提取數字化勘查數據,可實現對礦區地形地質圖、勘查線剖面圖、礦體投影圖、資源量估算圖、鉆孔綜合柱狀圖等各類圖件、表格的自動化編繪,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通俗的說就是實現全程‘無紙化’操作,我們把地質工作的海量數據轉化為計算機能夠重組管理,統計、定量分析的內容,使之數據化、信息化,其次還包括實現石類綜合整理、土建匯編、三維建模以及礦產儲量計算、資源評價全程的數據化、信息化?!敝袊刭|大學(武漢)地礦信息系統研究所所長吳沖龍向記者進一步介紹道。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吳沖龍及研發團隊在貴州省礦產資源大精查項目指導。貴州省地礦局供圖為深入推進地質勘查數字化,2016年,貴州省地礦局以固體礦產錳礦為突破口開展探索?!斑@里面一個是思路勘查和探索,一個是大數據礦床預測的探索,兩個并行開展。”吳沖龍介紹,經過近兩年多合作研究,開發了兩套專業軟件并取得兩項軟件著作權,分別是錳礦勘查開發大數據管理與智能處理系統,均應用于貴州銅仁四個超大型錳礦勘查區的大數據管理與智能處理,建立高地、道坨兩個超大型錳礦床的三維地質模型。
據介紹,利用計算機三維可視化表達、分析、仿真、決策等信息技術,建立的礦床地質空間精細三維地質模型、仿真三維可視化礦山虛擬環境,可快速、動態、精細地表達礦區地層、構造、礦體等空間特征。通過實時展示、分析和管理礦山的各種三維結構信息、成分信息、環境信息和過程信息,亦可為后續礦山采礦設計、數字礦山建設、礦山生產管理提供支撐。
固體礦產開發信息系統QuantyPES。貴州省地礦局供圖“數字勘查的三維建模之后,我們可以準確計算出這個礦床的資源量,包括它的品位、結構,它有沒有斷層和被破壞,它距離地表有多深,周圍有哪些介質,還可以細到不同礦石類型的空間分布,品位分布,這些都能看出來。做到這一步可以說是非常精準了,它就相當于我們人去做一次CT或者核磁共振?!敝茜e例道。
值得一提的是,貴州在開展數字勘查進程中,利用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人工神經網絡算法,構建起“全體數據+成礦模式+三維結構”的成礦預測新模式,形成在全流程中順暢流轉的勘查大數據鏈,可對各種多源數據進行篩選、預處理和數據降維等功能,壓縮數據量、挖掘和提取有用信息,發現與控礦要素、成礦機制和分布規律有關的新信息,成礦預測和圈定找礦靶區提供智能化決策。(完)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