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16日電 (記者 杜燕)舟楫千里,貫穿南北,運河湯湯,文脈悠悠。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大運河,是流動的、活態的文明,已成為國際交流的通用語言和情感紐帶。位于大運河北端的北京,正以運河文化為載體,推動中外運河文化的交流互鑒,打造宣傳中國形象、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的亮麗名片。
中國大運河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大運河三部分,全長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其中,北起北京、南達杭州的京杭大運河,蜿蜒1794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人工運河。它跨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串聯起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6個省市。
中新社史春陽 攝" title="北起北京、南達杭州的京杭大運河,蜿蜒1794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人工運河。中新社史春陽 攝" />北起北京、南達杭州的京杭大運河,蜿蜒1794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人工運河。中新社史春陽 攝大運河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各民族各地區交融互動的關鍵紐帶,也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前沿地帶,是中華民族留給世界的寶貴遺產。
眾所周知,京杭大運河是為國家都城的服務保障而逐漸形成的漕運通道。從元朝開始,隨著統一大王朝定都北京和京杭大運河的貫通,通州成為名副其實的“首都東大門”。由于完善的交通體系,早在元代,北京不僅與絲綢之路聯系通暢,且由于京杭大運河的貫通,使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連通成為現實,不僅實現了南北交通渠道暢通,促進了物資、人員、商貿等在內的南北方經濟文化交流,更為大運河沿線和世界人員往來提供便利。此后,在大運河上往來的各國旅行家、使節、傳教士不計其數。
中新社史春陽 攝" title="北起北京、南達杭州的京杭大運河,蜿蜒1794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人工運河。中新社史春陽 攝" />北起北京、南達杭州的京杭大運河,蜿蜒1794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人工運河。中新社史春陽 攝千百年來,大運河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意義。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是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北京牢牢把握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努力呈現大運河的歷史脈絡和當代價值。2019年12月,北京率先發布《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對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中長期目標進行了安排,涉及文物、生態、旅游、景觀、協同等多個方面。
近年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果喜人。北京在白浮泉、萬壽寺、玉河通惠河、西板橋、清固倫和敬公主園寢、路縣故城、大運河故道、小圣廟、善人橋9處文化遺產取得重要考古成果,進一步豐富大運河文化帶與北京老城的內在聯系與文化內涵。
隨著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從理念步入實踐階段,如今的大運河逐漸成為更具人文價值和時代魅力的文化符號。如何沿著悠悠運河向世界講述運河歷史故事和當代價值?
中新社史春陽 攝" title="北起北京、南達杭州的京杭大運河,蜿蜒1794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人工運河。中新社史春陽 攝" />北起北京、南達杭州的京杭大運河,蜿蜒1794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人工運河。中新社史春陽 攝在中外媒體資源豐富的北京,由中央、地方、部分境外媒體和海外社交媒體組成的“千年運河千里行”中外媒體采訪團,17日即將從北京啟程,歷時7天,行程約1300公里,最后抵達杭州,用鏡頭、文字記錄“千里行”的所見所聞。
此次采風活動是即將舉辦的2021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系列活動之一,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主辦,旨在發揮京杭兩端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推進多地、多點、多方聯動參與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的共同行動,突出展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果,展現古往今來水城共生、人水和諧的生態文化景觀,講述大運河承載著的無數繁華盛景和動人故事,提升中國大運河文化帶的國際影響力。(完)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