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0月13日電 (記者 許婧)在13日于上海師范大學舉行的祖輩科學育孫項目社區實踐推廣會暨《寶貝與我的幸福時光》贈書儀式上,上海學前教育學院副院長何慧華教授基于大數據挖掘技術,分析了當代中國家庭養育需求和問題。她介紹說,當前中國家長對早期教養重要性的認知已經初步形成,但年幼子女的父母仍然缺乏科學知識和對其養育行為的自信,未來家長教育仍然大有可為。
“祖輩教養”是中國傳統文化推崇的家庭教育形式,是由祖輩承擔或者參與家庭孫輩教養職責的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同時也是新時期中國家庭教育格局的典型表現。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城市家庭教養中的祖輩參與問題調查報告》顯示,79.7%的城市家庭祖輩參與教養。同時,根據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科學育孫家”項目組對上海社區近300戶家庭的調研結果顯示,87.4%的家庭存在祖輩教養現象。因此,在現實情況中,家庭早期教養責任主要由祖輩承擔的現象愈加普遍。
不過,祖輩在幫助新一代年輕人減輕育兒壓力的同時也帶來了代際沖突、教養困境等諸多方面問題。樹立祖輩科學育孫理念,為兒童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成為提升家庭教育質量的重要突破口。
為此,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和學前教育學碩士學位點把研究回答解決中國現代家庭教育現實問題作為探究方向,自2018年開始啟動“科學育孫萬家行-祖輩課程教養2+X課程開發與推廣”項目,學位點師生陸續走進社區學校和街道,先后開辦了28場以“應對吃飯‘困難戶’”“食育之道”“表揚的藝術”“巧妙溝通”等為主題的科學育孫講堂。
通過入戶指導、社區講堂、微信平臺、微課、情景劇等多樣化的形式,上海師范大學開展了新時期家長教育課程開發的先試先行,在總結前期項目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寫了《寶貝與我的幸福時光——祖輩科學育孫指導》教材,由復旦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復旦大學出版社學前分社總編輯黃樂教授指出,該書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家庭教育格局特點,為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基礎。
全書分為上下兩篇四章,具體就0-3歲兒童與3-6歲兒童的祖輩教養進行分述。該書是家庭教育“全新嘗試”,在明確祖輩教養重要性和引導正確教養觀念的基礎上,從輕柔撫觸、學習爬行、相互尊重、規則意識、就醫準備、發熱處理等14個方面,編著了鮮活的案例與游戲,并附14個微課視頻二維碼,全方位細致講述了如何進行科學育孫,以促進祖輩與年輕父母、兒童共同營造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
在當天的推廣會上,上海師范大學成人教育學碩士學位點負責人徐雄偉教授系統展示了科學育孫課程開發與實踐的運行過程,并對該項目在社區的全面推廣提出了新的展望。“未來,我們將在學校的支持下,讓更多的城市家庭參與祖輩課程,開發針對農村家庭的祖輩課程,為留守家庭提供學習資料,為防止貧困的代際相傳盡一份力。”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夏惠賢則表示,通過家庭、學校、社會之間的三方通力協作,可助力“雙減”政策落實過程中家庭教育痛點問題的突圍與擊破。
據悉,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將與上海師范大學合作共建“終身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將整合更多社會資源,為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開展更多研究和實踐。(完)【編輯:田博群】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