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泉州10月13日電 (吳華霖 蔡超 葉星帥)福建泉州海警局13日透露,由該局偵辦的“邱某某等人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海豚)案”,近日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訴訟經典案例,成為中國海警局唯一入選精品案件。
案件要從兩年前說起,2019年11月至12月,邱某某駕駛漁船在中日漁業協定水域附近捕撈生產時,發現8只活海豚誤入漁網,遂指揮施某某、占某某等船員將海豚拖至船舶甲板的左右兩側,將其中5只海豚殺害,割下牙齦取出牙齒,后將已死亡的海豚丟棄海中。
在涉事漁船上取證。泉州海警局供圖2020年3月13日,泉州海警局對該案立案偵查。經查,涉案海豚為瑞氏海豚,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邱某某、施某某、占某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涉嫌非法殺害野生動物,被依法捉拿歸案。
案件受理中,因涉案海豚死后已被犯罪嫌疑人丟回海中,其物種發育情況難以判定,造成量刑證據相對薄弱,該案件被駐地檢察機關兩次退回補充偵查。
根據相關規定,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以該水生野生動物的價值為定罪量刑依據,價值以該物種基準價值、保護級別系數和發育階段系數為計算基礎。
海豚牙齒的DNA鑒定成為此案件定罪量刑的關鍵。泉州海警局供圖然而,物種鑒定、物種發育系數及涉案海豚發育階段評估,成為此案件定罪量刑和追償生態資源損失的關鍵,但國內對海豚發育系數在學術上并無統一認定,也無同類案件可供參考。
為破解“物種發育情況難以判定”這個難點,泉州海警局抽調執法骨干展開偵查,找準案件偵破切入口——海豚牙齒DNA測序比對鑒定,邀請了多位高校、科研機構和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專家介入,對本案物種、發育系數和發育階段進行評估鑒定。
經過多方努力,最終確定了涉案海豚的發育系數,并根據農業農村部2019年出臺的《水生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價值評估辦法》,評估出涉案海豚的生態資源損失費用合計人民幣37.5萬元。
通過三次開庭審理,犯罪嫌疑人邱某某等人被晉江市人民法院依法判處2年2個月到3年4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其余同案人員也因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造成生態環境損壞,被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判處公開賠禮道歉并處罰金的處罰。
近日,國務院頒布《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指出,中國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把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各地區、各領域中長遠規劃。
泉州海警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提升犯罪線索核查和案件的偵、捕、訴、審工作質效,該局與駐地司法機關緊密銜接,聯合簽發《關于海上刑事案件訴訟銜接有關問題的通知》,不斷完善海上刑事案件訴訟銜接機制成功對接案件證據鏈,并引入專家證人遠程視頻出庭作證,使得該案件成功落地,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的一個“范本”。(完)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