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0月13日電 (趙曉)山東大學120周年校慶在即,10月12日晚,全球大學醫學校(院)長論壇在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舉行。來自山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等10余所中外高校的大學校長、醫學院院長聚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與應對,通過視頻連線對話,探討“后疫情時代”的醫學國際交流與合作。
本次論壇以“傳承、創新、合作、愿景”為主題,設有“全球大健康問題應對策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時代下的醫學教育新模式”“公共衛生危機的應急機制”等議題。
10余所中外高校的大學校長、醫學院院長通過視頻連線對話。趙曉 攝日本熊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Yamagata Kazuya在視頻連線中說,當今社會正面臨許多復雜而緊迫的全球性問題,大學應依托學術研究和高等教育主動開展國際交流。熊本大學與山東大學自2009年簽訂校際交流協議以來,不斷推動研究人員與學生間交流。“期待今后與山東大學繼續密切合作關系,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醫學難題。”
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生物醫學系教授陳偉儀作了題為“后基因組學和大數據分析時代的醫學課程”的主題演講。他說,隨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再生生物學以及相關的生物倫理學問題日益受到全球關注,醫學院所開設的課程應針對基因組學、人工智能和相關的生物倫理學內容進行不斷審查和修訂,適應生物醫學研究的新進展,融入科技創新發展的新形勢,更好地服務人類生命健康。
山東大學副校長、齊魯醫學院院長易凡認為,面對新一輪全球科技和產業革命、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高等教育面臨嚴峻考驗,突發公共衛生危機加速了醫學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信息分析系統等融合,開放、協作和創新是醫學教育的前進方向。“一直以來,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積極參與國際醫學研究,通過教師交流、科研合作、學術論壇等國際交流項目擴大與中外院校的合作。我們愿繼續與各國醫學院校一道,探索科學創新,加強戰略合作,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和變化。”
“新冠疫情的肆虐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人類始終榮辱與共、命運相連。”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在發言中表示,早日戰勝疫情、恢復經濟增長,是國際社會的首要任務。全球大學醫學院校應繼續加強合作,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創新合作交流形式,同時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推動醫學領域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發展的洪流,加強醫學科技發展頂層設計和前瞻布局,深化學科交叉融合,推動科技資源整合與成果轉化應用,加快打造兼容并包的科技發展環境,努力挖掘“后疫情時代”醫學發展的新動能。(完)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