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山西近期暴雨影響,截至10月10日12時,全省各市上報共有1763處不可移動文物不同程度出現屋頂漏雨、墻體開裂坍塌、地基塌陷、建筑倒塌等諸多險情,9座博物館紀念館出現小面積漏雨、部分構件損壞等情況。10月11日,晉中市平遙縣文旅局的工作人員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有關部門已啟動古城墻的修復程序。
據山西省文物局通報稱,此次上報出現險情的1763處不可移動文物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7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60處、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789處。
據初步調查,總體來看,國保、省保單位主要險情是屋面小面積滲漏及周邊護坡巖體、地基等出現滑坡等問題,低級別和未定級文物出現墻體坍塌、梁架傾倒等險情相對多一些。文物受損較為嚴重的有晉城市、晉中市、運城市、陽泉市、呂梁市、太原市,約占全省的90%以上。在社會上受關注程度較高的是平遙古城城墻發生部分墻體坍塌,坍塌和滑落的墻體段落共51處,其中內墻夯土坍塌的有15處,內墻女兒墻及頂部海墁層懸空、下部夯土滑落的有36處。未造成人員傷害。
11日,晉中市平遙縣文旅局的工作人員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暴雨來得很突然、持續時間也比較長,由于古建筑年代較為久遠,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比較差。古建筑如若長久處在雨水、泥沙浸泡侵蝕下就會非常容易受損。
平遙縣文旅局的工作人員還表示,有關部門已啟動古城墻的修復程序,及時清理脫落的夯土、磚塊,在城墻坍塌段設置隔離圍擋和警示標志,對險情段墻體進行遮蓋和應急處理,防止發生二次坍塌。不少社會團體、企業、社會熱心人士也紛紛通過捐款、募集等方式,參與到了文物修繕、捐贈、看護巡查、志愿服務等文物保護工作中。
據悉,山西省文物局搶險修繕工作正在有序開展,首先是進行雨季防災專門部署,要求各地加強日常管理,采用遮蓋、臨時支護等措施對有險情的建筑排除險情。平遙城墻出現險情后,該文物局先后于10月5日、7日派出專家赴現場進行指導排險工作。其次是加強應急值守,要求各地做好險情監測,發現險情的要及時處置,確保文物和周邊群眾安全。同時,對山西省文物單位險情情況進行統計。組織全省有資質的單位主動介入,進行現場排險,各地正在抓緊編制搶險方案。(記者 楊苓妍)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