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 陳杭)北京市生態環境局12日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創下了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優,以及在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中最優。
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市優良天數206天,同比增加9天;重污染天數8天,同比減少2天。6月至9月,北京PM2.5月均濃度均保持在20微克/立方米以內。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表示,除大氣環境持續向好外,北京市水資源量大幅增加,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為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北京市發布《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構建國內首個超大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標準;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出臺“田長制”實施意見,積極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地方立法;綜合運用移動監測車、無人機等科技執法手段,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同時,北京市聚焦生態保護,建立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制度,起草編制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積極展示北京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5月發布的生物多樣性調查階段性結果顯示,北京市2020年啟動生物多樣性調查,已實地記錄各類物種5086種,發現70種北京新記錄種。調查過程中在東城、海淀等區的城市公園內發現許多螢火蟲。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春蘭此前表示,對空氣、水、植被、光條件敏感的螢火蟲在城市公園被大量記錄,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北京城區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完)【編輯:王詩堯】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