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晉中10月11日電 題:直擊山西介休“鑿擴”攔水壩出水口加速排洪
中新網記者 陸祁國
鑿巖機反復沖擊混凝土,鉆頭在洪水中激起的水花飛濺,消防員站在1米多深的洪水中咬牙發(fā)力,身后還有熱心村民用身體筑起“人墻”減緩洪水沖擊力。
10月10日晚上,山西介休汾河國家濕地公園北側溢洪壩下方,多名消防員輪番跳進攔水壩出水口進行“擴深”作業(yè),以加快濕地公園及臨近的兩個村莊積滯洪水排泄速度。
10月6日,因持續(xù)降雨,汾河介休段水位暴漲致洪水倒灌,介休汾河國家濕地公園及周邊村莊大面積積水,許多村民房屋及公園部分道路、休閑配套設施被淹。
汾河與介休汾河國家濕地公園之間有一條溢洪壩。10日下午,中新網記者登上溢洪壩,發(fā)現(xiàn)濕地公園內仍有很多設施浸泡在洪水中。這里積滯的洪水和臨近的洪善村、宋安村積水形成一個超大水面。
熱心村民用身體筑起一道“人墻”,減緩激流對消防員的沖擊。韋亮 攝溢洪壩上,一臺大功率“龍吸水”正在以每小時4000立方米的排水速度,把濕地公園內的積水向汾河河道抽排。不遠處,還有60多臺大小不一的水泵也在進行抽排洪水作業(yè)。
“村里還有大量積水,很多村民的房子泡在水里,大家都很著急。”宋安村村委會副主任郭保龍介紹,為了盡快排水,近幾天來,凡是能籌集到的各種水泵,都在輪番抽水。
為加快排水速度,溢洪壩下方的攔水壩也在排水。但是,由于攔水壩出水口底部的混凝土較厚,影響了排水速度。為此,介休市水利局向該市消防救援大隊求助,希望調派消防員對攔水壩出水口底部的混凝土進行加深式破拆。
16時50分,正在介休市義棠鎮(zhèn)溫家溝新區(qū)執(zhí)行居民區(qū)排水作業(yè)任務的其中6名消防員,到達汾河溢洪壩。20分鐘后,消防員開始對混凝土進行破拆。
救援結束,消防員來不及換掉衣服,坐在車里吃盒飯。向上 攝張笛笛、高俊濤、楊金峰組成的突擊隊率先跳進攔水壩出水口,水深及腰。因為他們穿的是搶險救援服,跳進水里立即渾身濕透。記者試著把手伸進水里,一分鐘左右即有刺骨感覺,可想而知消防員有多難受。
一名消防員牢牢握住鑿巖機手柄,一人還得把手伸進水里抓著鉆頭,防止鉆頭劇烈震動間滑脫。不僅如此,他們還得努力對抗正在外泄的洪水激流沖擊,否則很難站穩(wěn),嚴重影響操作。
“咱們村里的人,趕快幫一把!”溢洪壩上,不知哪個村民喊了一聲,當即就有三四個村民響應,他們跳進攔水壩出水口,站在消防員身后,各自用雙手牢牢抓著安全繩,硬是用身體筑起一道“墻”,以此減緩激流對消防員的沖擊。
浸泡在洪水中作業(yè)半小時后,熱心村民送來幾條“下水褲”。換上之后,消防員感覺好了很多。“村民很熱情,感覺自己干這個工作挺榮幸的,能得到村民的厚愛。”
救援結束,濺在消防員臉上的洪水變干后留下明顯印跡。韋亮 攝一塊,兩塊,三塊……隨著大小不一的混凝土塊相繼脫落,鉆頭深入水下的部分越多。劇烈震顫中,飛濺的洪水打在消防員的臉上不住地往下流。記者看到,有很多次,被洪水迷了眼睛的消防員,因為不愿中斷操作而擠住眼睛,強忍不適堅持開鑿。
“你看那些整齊排列的鋼筋,一根一根的,都是混凝土被鑿掉之后露出來的。”介休市消防救援大隊大隊長趙偉介紹,鋼筋混凝土非常堅固,水中作業(yè)難度更大,所以開鑿速度很慢,一個小時只能降低七八厘米。
為盡量減少消防員浸泡在洪水中的時間,每過半個小時,就有一名消防員被替換上岸休息,半小時后再下水作業(yè),替換另一個人。
隨著鉆頭激起的水花越來越大,攔水壩出水口混凝土下降了20多厘米。20時06分,攔水壩出水口鑿擴作業(yè)任務終于完成。
“趕緊鉆進(消防車)駕駛室,開啟暖風暖和一會兒,把盒飯吃了。”趙偉逐一叮囑消防員。
十幾分鐘后,從消防車駕駛室出來的高俊濤,臉上的“地圖”印跡格外醒目。隊友說,那是洪水濺到臉上變干后留下的印跡。
記者結束采訪時,站在溢洪壩頂部,借著消防車照明燈組,可以清晰看到攔水壩出水口的濁浪高卷,排水速度明顯加快。
11日上午,記者二次前往宋安村采訪期間看到,該村積滯洪水深度較前一日又有明顯下降。(完)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