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 杜燕)今天,第四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在北京市大興區南海子麋鹿苑開幕,眾多學術、科研、文化成果在開幕式上發布,一系列重磅內容全面開啟麋鹿品牌發展的新紀元,推動麋鹿文創產業實現多元發展。
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再添“中國方案”
從繁盛到本土滅絕,從重引入到成功野放,中國的麋鹿保護工作得到世界認可。2021年2月12日,麋鹿保護成果第一次榮登世界頂級期刊《Science》,為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工作貢獻了中國智慧。
大會現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英國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馬敬能博士,英國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珍·古道爾士,著名歷史學家閻崇年在線致辭,贊揚中國麋鹿保護工作的成果,闡述麋鹿文化的歷史文化內涵。
為推動麋鹿保護工作進一步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由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牽頭,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動物園、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同編寫制定的《麋鹿飼養管理技術規范》在大會上正式發布。這一標準明確規定了麋鹿飼養管理的相關技術要求,對麋鹿保護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鹿與鷺”IP創新文化發展新生態
麋鹿文化暨“鹿與鷺”IP主題巡展與大會同步開幕,代表麋鹿文化的動漫人物“鹿高興”與“鷺大飛”共同亮相,標志著IP正式發布。
本次主題巡展分為三大展區,包括以麋鹿東歸內容為基礎打造的麋鹿文化生態成果區、以歷年麋鹿文創產品成果和IP內容打造的麋鹿文創成果區、以IP手辦場景為基礎打造的大興文旅場景區美陳打卡點。從文化、生態、科研、文創等多個方面,整體呈現大興麋鹿IP特色與價值。
展覽現場,“鹿與鷺”24節氣條漫、手辦和文創產品,以充滿趣味性和互動性的形式展陳。后續,展覽將進行巡展,進一步擴大麋鹿文化傳播范圍,更好地讓廣大市民認識和了解麋鹿文化。
聯名文創產品亮相助力文化到產業轉化
麋鹿文化創意街區也在大會當天揭幕,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天文館、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拓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木石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北京有眾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以時下流行的方式,在創意街區開設文創快閃店并現場直播帶貨。
八喜盲盒冰激凌、同仁堂健康枸杞原漿禮盒、TOSWIM游泳專用速干浴巾、故宮麋鹿文創以及文具、服飾、手辦……一系列“鹿與鷺”聯名限定產品亮相,展現了麋鹿文化與大興產業融合發展的成果。
據悉,麋鹿文化創意街區是北京市大興區在推動文化品牌傳播方式上的一次創新嘗試,在滿足公眾文化需求、拉近市民與麋鹿文化距離的同時,也營造出濃郁的文化傳承氣息和文化創新氛圍。眾多知名企業的加入,將進一步激發麋鹿文化形象的市場化潛能,助推從文化到產業的順利轉化,推動大興文創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以紀錄片挖掘麋鹿文化價值
麋鹿文化歷史底蘊深厚,是展示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
系列紀錄片《麋鹿東歸》在大會上精彩點映。該片分為6集,從策劃到拍攝剪輯完成歷時3年,取景于北京大興南海子、江蘇大豐、湖北石首三處麋鹿保護棲息地,并搜集大量國內外珍貴史料,真實記錄了麋鹿在中國的生存環境、繁衍情況,以及相關工作人員日常的研究和保護工作。這一紀錄片是對麋鹿東歸的歷史資料進行的保護性挖掘,是對國際麋鹿文化進行的開創性記錄,是一部具有國際視野、人文情懷的文藝精品。后續,《麋鹿東歸》全片將陸續在多個平臺全面上線。
大會現場還舉行了另外一部重要紀錄片《跨過滅絕邊緣的麋鹿》的開機儀式。該片計劃拍攝8-10集,每集50分鐘,將從專業的角度向國內外介紹中國麋鹿回歸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的巨大成就。
冬奧情緣麋鹿牽,種群棲息地擴大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由洋河和桑干河兩大支流組成。此前,根據2019年大興區同河北省張家口市達成的合作協議,由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向張家口市洋河濕地贈送麋鹿,共同推進麋鹿種群棲息地擴大。
本屆大會以視頻的形式回顧了大興區與張家口市依托麋鹿共建永定河文脈,同筑冬奧情緣的盛況。與此同時,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還與山西大同達成向大同桑干河國家濕地公園輸送麋鹿的意向,使其回歸物種最初分布的地方,追尋祖先生存的印記。
麋鹿種群從1985年回歸中國至今不斷繁衍復壯,目前麋鹿數量已逾萬只,全面覆蓋麋鹿的原有棲息地,分布地點從2個增至83個遷地保護場所,在長江流域和黃海之濱重建了自然野生種群。未來,以北京為首的多個地市將攜手聯動,共同推進永定上下游以鹿為媒、文脈相連。(完)【編輯:張燕玲】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