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鄭州9月25日電 題:河南頻出招為民企掃除“絆腳石”推復工復產增經濟動能
作者 楊大勇
強企業信心、深挖企業潛力、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災情疫情過后,河南接連出臺措施,加快推動民營企業災后重建和復工復產,快速全面恢復市場主體活力,推動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向好。
7月份極端暴雨、8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給河南民營經濟帶來不小沖擊。民營經濟作為河南重要的市場主體,是河南經濟發展的基本盤,在穩增長、調結構、增就業、惠民生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推動民營經濟災后重建和全面復工復產,從8月至今,河南頻頻“出招”。
本月23日,河南省人民會堂濟濟一堂,河南省民營經濟“強信心、挖潛力、促增長”活動動員會在此召開。河南省企業服務辦公室、河南省民營經濟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等多個部門有關負責人參會,共謀民營經濟復工復產方略。與會者圍繞民營經濟如何“強信心、挖潛力、促增長”各抒己見。
動員會上,發布了《河南省民營經濟“強信心、挖潛力、促增長”活動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及開展全省民營經濟“萬人助萬企·深化一聯三幫”活動的通知,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幫助民營企業全面加快復工復產。
按照《方案》,在強信心方面,主要是梳理企業政策落實情況,分析問題癥結,打通梗阻堵點等;在挖潛力方面,主要是組織民營企業做好戰略規劃,以科學合理地確定發展戰略和對標方向等;在促增長方面,主要是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支持企業綠色安全發展,做好民營企業家培訓工作等。
同時,開展全省民營經濟“萬人助萬企·深化一聯三幫”活動。各地“萬人助萬企”活動工作專班,要加強與民營經濟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的統籌協調,將“一聯三幫”服務企業工作專班人員納入到“萬人助萬企”活動工作專班,推動力量有機融合、機制相互銜接,進一步凝聚服務民營企業的整體合力。
其實,早在8月份河南相繼出臺了兩個助企惠企“十條”。一個是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河南省支持企業加快災后重建恢復生產經營十條措施》,從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設立省級融資擔保災后重建代償補償資金、加快退稅和依規緩稅等十方面推動企業災后重建和全面復工復產。
尤其是在信貸投放方面,要求聚焦鄭州、安陽、鶴壁、新鄉、周口等地受災嚴重的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加快發放30萬元以下免抵押、免擔保信用貸款。同時,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暫統籌失業保險基金,在受災嚴重、有穩崗需求的地方積極實施。
另一個是,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廳與河南省工商業聯合會聯合推出十條措施,為民營企業復工復產保駕護航。要求河南各級工商聯要聯合“萬人助萬企”服務工作組做好全省民營企業受災情況統計工作,建立受災民營企業復工復產臺賬,主動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推動惠企政策落實落地。從了解企業困難問題、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加強要素保障、加強產融對接等十方面為受災民營企業提供多方面服務。
一系列舉措,聚焦引導廣大民營企業正視困難、直面挑戰,放長眼量、增強信心,干好當下,積極作為;聚焦千方百計保市場主體、促企業發展、增經濟動能,以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促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些民營企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河南省助企惠企舉措,為民營經濟注入活力,加快了民營經濟全面復工復產的步伐。”
在7月份的洪澇災害中,鶴壁市764家工業企業受災,目前除蓄滯洪區受災較嚴重的32家企業外,均已復工復產。鶴壁市相關單位負責人在分享助企經驗時說,災情過后,市委市政府迅速制定出恢復重建工作方案、抓重建穩增長促發展保穩定“1+9”政策體系,助企干部“上門送政策送服務”,保證了企業復工復產速度與質量。
“政府部門的幫扶機制,是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催化器。”河南民營企業負責人李軍、劉杰等認為,雖經歷了災情疫情,但企業對未來發展仍會充滿信心和希望。
一項項助企惠企措施,讓許許多多企業倍感溫暖。“一連三幫真聯真幫,萬人助萬企助得給力,政府部門用實際行動證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自己人。”“政府部門對企業的幫扶機制,是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催化器,掃清了企業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河南民營企業負責人李軍、劉杰等認為,雖經歷了災情疫情,但企業對未來發展仍會充滿信心和希望。(完)【編輯:卞立群】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