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9月23日電 (王華 姚煒增)廣州市資源熱力電廠二期項目23日點火試燒垃圾,廣州將在今年成為內地首個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超大型城市。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廣州市常住人口超1800萬,日產超過2萬噸生活垃圾,曾一度面臨著“垃圾圍城”的困境。而垃圾焚燒發電是較直觀的碳減排路徑之一,廣州在全市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規劃建設7個循環經濟產業園,將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以組團式集中,打造成為固廢處理為主、資源共享、設施共用的綠色低碳環保園區(共包含12個資源熱力電廠、6個生物質處理廠和其它固廢處理設施),建設“焚燒為主、生化為輔、填埋兜底”的分類處理新格局,最終實現“垃圾”零填埋。
歷經十年建設,七大循環經濟產業園成為環保公園,創造“循環經濟產業園+環保主題公園”模式。其中,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仙村循環經濟產業園還被評為以固體廢棄物處理為主題的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9月23日點火的廣州市資源熱力電廠二期項目,總處理能力超過3萬噸。“根據測算,將完全滿足未來五年廣州市生活垃圾日產生量的處理需求。”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局長陶鎮廣表示,在今后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只要市民群眾“分得出來”,終端設施就能“處理得掉”。
事實上,廣州開展垃圾分類已有將近10年歷史。截至今年8月份,全市配置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位約1.8萬個,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分別達到了99.1%和95.5%。
據介紹,2020年,廣州無害化處理垃圾總量增至734萬噸,其中,焚燒處理512萬噸,占70%;填埋處理降至209萬噸,占28%。2021年廣州無害化處理垃圾總量預計將達893萬噸,其中,焚燒處理748萬噸,占比84%;生化處理占比16%,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徐海云表示,如今廣州市建成的垃圾焚燒處理能力不僅著眼于現有生活垃圾及時處理,還統籌考慮舊垃圾填埋場存量垃圾的處置。(完)【編輯:姜雨薇】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