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9月23日電 (記者 方堃)在直播鏡頭面前,80歲的老人劉仕英,用一口地道的陜南方言,學著年輕人的樣子和觀眾互動推銷雞蛋:“我要活100歲,我要超過薇婭。”在秦巴山區腹地——陜西省安康市旬陽縣,有600多位和劉仕英一樣的老人,通過賣雞蛋脫貧致富。
這群“外婆”居住在大山里,她們中的大多數都屬于“留守老人”。曾經,年近古稀的她們獨自留守,缺少陪伴、少有經濟來源,生活清苦。
旬陽小伙張新斌的一次回鄉,改變了這種情況。
張新斌提出“以買代捐”的公益模式 呂高升 攝在2013年的一天,張新斌回到了大山里。他在13年前離開大山前往西安發展,一走就是十多年,連把他拉扯大的外婆病危,張新斌也沒能趕回來見上最后一面。等他再回故土,熟悉的村子已經和印象中大不一樣——由于缺乏青壯年勞動力,這里比他離家時顯得更加破敗蕭條。
“那次回鄉,我看到很多老人每天坐在門前的凳子上,從日出到日落,生活迷茫、窘迫,守著這片大山孤獨度日,我就想,我不在身邊的時候外婆是不是也是這么守著盼著……”張新斌告訴記者,從那時候起,他想要盡自己的力量改變家鄉的狀況,改善留守在大山里的“外婆們”的生活。
外婆們回饋給大山外愛心捐助者純天然、健康、綠色農產 呂高升 攝于是,張新斌在2013年成立“守望大山”公益組織。
“最初我是通過最傳統的公益方式,邀請自己身邊的朋友一起去山里探望老人,捐錢捐物。”張新斌表示,經過幾年的公益執行,他發現傳統的公益幫扶并不能改變“外婆們”的生活現狀,還容易傷害老人的自尊心。
“這種傳統的公益模式,依賴捐助者長期供養,資金來源不確定性很高。”張新斌告訴記者,還有一個更致命的弊端就是會讓被幫扶人養成“等靠要”的習慣,反而失去依靠自身脫貧的可能性。
守望大山志愿者服務隊幫外婆們把農產品運出大山一次偶然的機會,張新斌去看望一位外婆,給外婆錢的時候她再三拒絕,最后外婆同意收下錢,但前提是必須帶上外婆家里的土雞蛋和山貨。“在那個時候我突然開始意識到,公益不應僅是單一的捐贈,更應該是授人以漁。”張新斌很快想到了新辦法,帶著老人發展養殖業。產品他也想好了,就養雞。一來勞動量不大,二來旬陽山區的老人本身也有養殖經驗,三來都市人群非常青睞綠色農產品。
思考成熟后,張新斌在2016年提出“以買代捐”的公益模式——通過愛心認購,募資給這些山里的老人買雞苗,老人把雞苗養大后,又向捐贈者返還雞蛋,從而實現不斷“造血”。老人可以賣剩余的雞蛋賺錢,捐助者則得到綠色山貨,雙贏!
不久后,騰訊公益平臺向他拋出橄欖枝,這個百位“外婆”養老計劃順利上馬。后來,這個項目干脆換了個更有調性的名字,叫“外婆的禮物”,項目在騰訊公益平臺上進行籌款。在互聯網的加持下,這個公益項目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起到的效果也越來越好。
“為了更好地幫助到每一位老人,我們用一對一精準幫扶的方式,幫每一個老人找到一個結對的城市家庭,城市家庭通過幫助外婆創業養老,每個月也都能收到‘外婆的禮物’,每年還能去山里外婆家體驗鄉村生活。”與此同時,張新斌也成立了自己的商業公司,凡是參與創業養老計劃的外婆,張新斌采取包銷政策,幫助老人持續增收。
“外婆的禮物”讓“外婆們”的辛勤勞動產生了市場價值,持續不斷的為她們帶來創收的同時,也回饋給大山外愛心捐助者純天然、健康、綠色農產品,形成了一種良性的循環。
“去年我掙了5000多塊錢,今年我要喂40只雞子,喂一個豬崽子,我今年想賺1萬塊錢。”劉仕英說,現在“外婆的禮物”不僅僅有雞蛋,還有臘肉、粉條、木耳、竹筍等等,現在山里老人們的生活都是盼頭,她們每天將新鮮的雞蛋打包、裝好,等待著將他們的禮物送給大山的“外孫”。
張新斌和外婆們在一起 呂高升 攝隨著運作模式不斷成熟和運用電商渠道拓寬銷路,現在“外婆的禮物”幫助對象也從陜西旬陽的100多位空巢老人,衍生到重慶、福建、寧夏回族自治區的1400多戶老人,讓老人們通過“創業”實現年均人收入5000元以上。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至今,"守望大山"公益項目累計籌款超過400萬元,全國參與人數超過30萬人,帶動山區農產品銷售額超3000萬元。
擺脫貧困一直是困擾全球發展和治理的突出難題。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守望大山志愿者服務隊——“外婆的禮物”公益項目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幫扶轉變,發揮了拔窮根的作用。
2021第七屆慈孝文化節“2021年度慈孝人物/團隊”于日前揭曉,守望大山志愿者服務隊——“外婆的禮物”公益項目成功獲選,得知這一喜訊,張新斌表示:“現在‘外婆的禮物’公益項目已形成了可持續、可推廣、可借鑒的穩定的公益模式和幫扶思路。未來這個項目會涵蓋更多的產品,在更多需要幫扶的地區孵化、幫扶更多需要幫扶的人。”
張新斌告訴記者,他希望可以通過“外婆的禮物”讓更多守望大山的老人找到詩和遠方,希望這個公益項目能讓中國農村留守老人通過發展自身創造幸福生活,讓中國農村留守老人更有尊嚴。
據悉,2021第七屆慈孝文化節由中國新聞社、杭州靈隱寺主辦,由杭州靈隱寺、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浙江海外聯誼會、浙江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和浙江民盟企業家聯誼會承辦,并得到了中國新聞周刊、中國慈善家雜志社和杭州云林公益基金會的支持。(完)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