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瀘州9月17日電 題:探訪瀘縣地震傷員收治醫院:白衣守護新生救援、防疫兩不落
作者 賀劭清 張浪 呂楊 鄒立楊
“我想好了,等我孩子出生、長大,我一定要好好給他講這段地震經歷,告訴他生命來之不易。”17日下午,做完心率監測后,“準媽媽”周焰在護士的陪伴下回到瀘縣人民醫院7樓婦產科病房。病房里彌漫著淡淡的消毒水味,這已是今天防疫人員進行的第二次消殺。
兩天前因為胎兒缺氧,中秋節預產期的周焰在瀘縣人民醫院入院進行胎心監測。“才吸完氧就發生了地震,還沒來得及害怕,醫護人員便來到病房帶我撤離。”周焰說,當時不少病人都來到一樓安全地帶,看著一個個忙碌的白衣身影,“心一下就踏實了”。
瀘縣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駕駛員葉衛華。張浪 攝16日4時33分,四川瀘州市瀘縣發生6.0級地震。截至17日12時,瀘縣地震災害共造成3人死亡,146人受傷。其中,大部分傷員在瀘縣人民醫院治療。
“那天雨大得不得了,路又窄。”回憶地震的不眠之夜,瀘縣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駕駛員葉衛華說,前一批駕駛員剛出警不久便發生了地震,自己在二樓值班室接到了第一個救援指令——前往草壩村。
臨近草壩村時遇到堵車。為了搶奪救援黃金時間,葉衛華救護車上的醫護人員下車,在雨中奔跑前往傷員所在地。“遇到泥巴村路、堵車,我們都會下車步行,不一會兒衣服就濕透了。”葉衛華回憶,一直到昨天17時許,地震傷員全部入院,大家才歇了一口氣,這時打濕的衣服又全部干了。
傷員經過診治后回到安置點。張浪 攝瀘縣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馬晨曦地震前因踝關節扭傷正在家修養。地震后他在醫院微信群中看到了大量病人進入醫院、急需支援的消息,第一時間輝到醫院參與救援工作。“我是16號凌晨5點多到的醫院,急診大廳布滿了傷員,頭部受傷的最多,其次是骨折。”馬晨曦回憶,最開始來到醫院的病人主要以外傷為主,隨著時間推移,重傷病人開始增多,但支援的醫務人員也不斷增多。
馬晨曦一刻沒停地幫傷員清理傷口。離開時,受傷踝關節變得更加嚴重,他被同事推著離開急診科。“當時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傷,工作結束后才發現踝關節腫脹加劇。但清創越徹底、時間越快,對病人而言危險就少一分,所以我不后悔。”
多地“逆行”白衣不斷加入到這場救援接力中。在瀘縣人民醫院“省市縣衛生應急聯合指揮部”,國家(四川)緊急醫學救援隊副隊長黃雷正與隊員商討下一步救治計劃。地震前,他們正在成都金堂進行訓練。地震發生后,隊伍分兩批出發,攜帶有便攜式衛星通訊系統,成為最早抵達震中的“逆行”白衣之一。
瀘縣地震震中。賀劭清 攝黃雷介紹,該救援隊有蘆山地震、尼泊爾地震、九寨溝地震、長寧地震以及武漢抗疫等實戰救援經驗。目前瀘縣人民醫院傷員病情穩定,醫療組研判認為今明兩天可以讓已經符合出院指癥的病人回家治療,避免醫療資源擠兌。“昨天對全部病人進行了核酸檢測,今天還會對來瀘縣支援的所有隊伍進行核酸檢測,越是遭遇災害,防疫越不能松懈。”(完)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