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標普全球評級將四川藍光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長期主體信用評級從“B-”下調至“CCC-”,該公司擔保的未到期美元債券的債項評級從“CCC+”下調至“CC”。標普于2021年5月31日將藍光發展評級列入負面信用觀察名單,現將其移出信用觀察名單。
標普認為,鑒于項目出售未見進展,藍光發展將于7月到期的境內債券的無力償付風險逐漸上升。藍光發展有合計42億元人民幣境內債券將于未來三個月內到期,首個到期日為2021年7月11日。
標普還認為,即使該公司今年能設法償付境內債券,其流動性仍將持續緊張。2022年上半年藍光發展仍有7.5億美元境外債券到期,如果至今年底該公司未能恢復融資狀況,上述境外債券亦將存在較高的無力償付風險。
標普認為藍光發展將無法從項目層面提取現金,供控股公司用于償還債務,未來12個月,該公司無法通過項目出售或其他融資渠道及時獲得新的流動性以償還債務的風險上升。
原因在于,銀行對該公司從項目層面提取現金的態度越來越謹慎。資金需用于完成項目和償還建設貸款。截至2021年3月31日,該公司現金余額合計260億元人民幣,今年前五個月其合約銷售額以50%的穩健增長率增長至450億元人民幣。然而,現金和房地產銷售流入的很大部分停留在項目公司層面。由于信托公司提出申請,最近中國的法院已凍結該公司逾17億元人民幣的項目股權,該中國開發商所面臨的非銀融資敞口的挑戰亦逐漸上升。
目前,藍光發展仍在積極通過出售項目獲得新的流動性,但時間節點還不確定。該公司出售了部分長三角項目,標普估算截至5月底獲得了約10億元人民幣資金。然而,此后未見顯著進展。該公司能否償付債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進一步出售項目以獲得新資金以及其他融資渠道。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這筆資金仍然缺乏可視性或確定性。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