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中國“最后的秘境”——墨脫為切入點的展覽「一人 眾靈 呼吸」在第九屆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深圳)上開展。
該展覽由策展人、鳳凰衛視主持人田川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呂植以及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發起,聯合大料建筑創始人、建筑師劉陽共同參與,希望創造一場有限空間內的探險游戲,與公眾探討一種克制地親近自然的可能性。
(資料圖片)
策展人田川邀請了自己在不同領域的有趣且親近自然的朋友們,以墨脫9個特色為主題,各自轉化為相應的藝術創作,結合展場的原始空間與自然氣候,通過三個設置,探索兩個目的,做一場個體的游戲,希望通過這場由一群對自然向往和好奇的普通個體合力促成的展覽,能喚起更多人對自然之于個體生命重要性的理解,并將保護意識融入生活方式中。
首先是架高的設置。將“墨脫”架高在空間的結構梁上,每件作品看似獨立,實則被生態網絡般的梁連接在一起,有如地球萬物間的彼此關聯、彼此塑造,自然而然。
其次,梯子的設置。每個作品和地面之間由一把金屬梯連接,靈感來源于藏東南墨脫地區原住民門巴人在家中使用的獨木梯。轉換材質且尺度放大地重塑在鋼筋混凝土的空間里,讓我們有機會共享與自然最近的古老生態智慧。獨木梯的設計并不是特意為之,但卻自然因應了墨脫生活元素和地理特質。
最后,行為的設置。通過攀爬,才能到達梁上的“墨脫秘境”,因此這是一場每次每人每件作品的專屬相遇,“攀”與“不攀”都是與自然相處的一種選擇。攀爬工具保護繩的設計更具溫度,它是以耗牛毛織成的“烏都”為原型,由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保護項目—稱多嘉塘登嘉拉措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的婦女成員手工編織完成。
墨脫,古稱白瑪崗,藏語寓意為“隱秘的蓮花”。墨脫縣,行政區劃屬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這里具備從赤道至極地的所有氣候類型,在短短幾十公里的水平距離內,植被跨越了高寒草甸至熱帶雨林的完整植被垂直帶譜分布,是中國唯一。
徒步墨脫,可以一路領略熱帶林海和極地冰川的罕見景致。豐富的植被類型,也使得墨脫成為珍稀動物棲息和生長的良域。目前已知墨脫境內典藏有鳥類 400 余種、有蹄類動物 19 種,幾乎集齊大中小所有類型的貓科動物,科考研究人員稱其為“動植物百科全書”。
“距離產生美”,經常被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放之于人與自然,同樣貼切。有趣的是,這次展覽策展人和藝術家10人中僅有呂植和孫海霆2人抵達過墨脫,田川和她的其他 8 位朋友都是憑借間接獲得的研究數據、可視資訊和個體想象完成創作,以他們各自擅長的藝術形式遠觀從而走進墨脫。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呂植表示:“我們所創作的,既是一個由一系列獨立的元素合力形成的一個作品,更是一個朝圣者的愿景:讓墨脫的美好在地球上永存。希望作品中所蘊含的愿力能夠激發更多人的思考,共同創造奇跡?!?/p>
策展人、鳳凰衛視主持人田川說:“我們就地取材,把整個展覽架高在空間原本就有的懸梁結構之上。作品各自散落在空間的結構木梁之上,九個作品看似獨立,卻又被房梁連接在一起,就像闊大的墨脫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生命個體,世間萬物彼此獨立,冥冥之中相互助力?!?/p>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