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記者從深圳國際仲裁院(SCIA)獲悉,2022年,該院最關鍵的業務指標——受理案件總爭議金額人民幣達1272億元,躍居亞洲第一、全球前三,同時還有多個業務指標居全國之首!
被《全球仲裁評論》(Global Arbitration Review)評為2022年“重點關注的亞太區域國際仲裁機構”及“中國首選”,體現了中外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對中國特別是深圳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信心,也讓深圳在邁向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進程中,增強了國際影響力。
涉外案件當事人來源國家和地區達138個
(相關資料圖)
深圳國際仲裁院發布的“2022高質量發展數據概覽”顯示,2022年,該院受理案件8280宗,同比增長18%;總爭議金額人民幣1272億元,同比增長49%,躍居亞洲第一、全球前三。其中,1億元以上案件數量147宗,10億以上的案件數量為21個,位居全國第一。
個案平均爭議金額1536.97萬元,同比增長26%。其中,個案最高爭議金額人民幣239.91億元,位居全國第一,而這宗涉外商事糾紛也是中國迄今最大的仲裁案件。
受理涉外案件總爭議金額420億元,同比增長112%,位居全國第一。從案件當事人地域分布來看,受理的涉外案件當事人來源國家和地區累計達138個,位居全國第一,而涉及內地的仲裁案件則覆蓋所有省份,跨省市案件占比73%。
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中外企業認可深圳的國際公信力、選擇到深圳和諧化解商事糾紛,深圳作為全球性國際商事仲裁中心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此外,深圳國際仲裁院針對疫情率先推出助企紓困措施,2022年在6639宗仲裁案件中減免仲裁費2.45億元,占受理案件數量的80%,直接減輕市場主體化解商事糾紛的成本。
仲裁員國際化水平持續全國領先
事實上,近年來,深圳國際仲裁院一直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加快推進國際商事仲裁中心試點城市建設,全力打造中國式國際仲裁高質量發展的深圳樣板。
2022年元旦,深圳國際仲裁院(SCIA)新總部正式進駐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助力前海打造成為國際商事爭議解決的優選地。
同年10月14日,深圳國際仲裁院“建立跨境仲裁協作和國際仲裁合作機制”改革實踐經驗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入向全國推廣的“借鑒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典型經驗和創新舉措”。
在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建設方面,深圳國際仲裁院不僅與華南(香港)國際仲裁院形成“深圳+香港”“雙城兩院”新發展格局,還在江門設立“深圳國際仲裁院江門中心”,并管理運作改制后的江門仲裁委員會,創新性實行一體化運作。
不僅如此,深圳國際仲裁院還依托中國(深圳)證券仲裁中心,促進全球金融創新中心城市建設;依托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仲裁中心,促進和保障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依托海事仲裁中心,促進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同時,深圳國際仲裁院持續優化招才引智格局,在深圳加快集聚不同法域的世界高端仲裁人才,加快建設國際一流仲裁人才隊伍。2022年2月21日,深圳國際仲裁院啟用新一屆仲裁員名冊。1547名仲裁員覆蓋全球114個國家和地區,境外仲裁員占比36.78%,經濟特區仲裁員國際化水平在全國持續領先。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