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南山區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
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南山區在庫“四上”企業超 8000 家,上市企業每平方公里超過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4300家。在這片創新創業的沃土,企業家早已成為南山區最知名的特產。
在本月舉行的2021年度南山區經濟突出貢獻企業TOP峰會上,南山區委副書記、區長黃湘岳曾在致辭中表示,企業和企業家是南山最為珍貴的資源,是南山最值得珍惜的金字招牌,也是南山發展最為倚重的力量。
2022年,南山區將有哪些新舉措、新動向,與企業、企業家如何一起向未來?
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全年安排項目380+
在落實好擴大內需戰略方面,南山積極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加大學校、文體、社康、公園、水務、市政道路、產業用房等方面的建設力度,全年安排超380個項目。
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實體經濟,力促天音、神州數碼等項目竣工,推動樂信、中海等項目主體施工,加快碳云、京東總部等項目進度。
同時,著力擴大消費需求,支持天虹等傳統零售企業創新,促進電商平臺發展。吸引國際高端知名品牌、首店品牌入駐后海超級商圈。整體提升南海意庫—海上世界—匯港—太子灣片區,支持海上世界、深圳灣大街、歡樂海岸等打造夜間經濟示范街區。
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建設深圳灣創投街區
通過支持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嵌入式軟件發展,推動軟件信息服務業強鏈補鏈;加快建設國家、省、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創建工業設計研究院;探索建立“設計+商貿+科技”產業協同體系,推動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方式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
為更好發揮金融“活水”作用,南山將打造深圳市金融信創攻關基地,建設深圳灣創投街區,努力打造深圳建設國際風投創投集聚區的核心承載區。支持引入更多天使投資、風投、創投、并購基金,引導鼓勵境外機構在南山設立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
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南山把政府產業扶持資金聚焦到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綠色 低碳等關鍵領域,提升財政支出的精準性、可持續性。
整備土地33公頃,為產業發展騰出更多空間
土地資源是產業發展的空間保障。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中,如何為產業發展騰出更多空間?
2022年,南山整備土地33公頃,深入推進“總部研發+高端制造”10公里產業帶建設,升級改造百旺信工業園、紅花嶺工業南區,加快建設南山科技創新中心、灣區創新大廈、深港科學園,推進平山人才小鎮、恒通產業園等項目。
此外,加大對產業鏈薄弱環節、核心技術攻關的企業支持力度,推進園區企業服務站建設,加強與本地重點孵化器聯動,強化與重點行業協會的溝通交流,在技術和產品對接、產業研究、訴求解決等領域開展合作。舉辦人工智能、醫療器械、集成電路等產品服務對接專場活動,助推資源集聚。
加快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爭取增加30家“小巨人”企業
努力搶占高點,南山扎實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做精”“優上市”,爭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80家。探索建設無人機飛行測試場,助力產業集群發展,培育新動能。
在培育產業方面,大力發展網絡與通信、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14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探索區塊鏈、細胞與基因等7大未來產業。
面向經濟主戰場,南山將完善“揭榜掛帥”“賽馬式資助”“里程碑式考核”等項目組織實施方式,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
讓產業鏈接創新、讓創新落地產業,南山將推動校企融合,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向企業開放共享科學儀器,高質量建設科技情報信息庫。加強與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合作,爭取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深圳分中心落戶。促進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推廣應用,支持建設一批新技術商用示范場景,讓更多科技成果從展柜走向貨架、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