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露營為什么突然火了”的話題引發熱議。
其實,露營并非近期才火起來。早在2020年,就出現“風格露營元年”的說法,而露營真正在全網大火是在2021年。
目前,僅在小紅書平臺上與露營相關的筆記達上萬篇。去年熱門劇《機智的醫生生活》中,女主每周雷打不動地露營,惹得許多劇迷們心癢癢也想去。記者發現露營主題的綜藝節目最近也官宣定檔。不少人緩緩打出一個問號——露營為什么能火?
一位網友在社交平臺這樣記錄:
疫情期間沒辦法遠游,露營滿足了從城市逃離的心情。世界依然繁華喧囂,但我們可以用一場戶外露營,在時光的每個細枝末節里,拉開生活的興致。
另一位網友則表示——
讓孩子們在自然中開展與自然連接的實踐活動,使其在自由愉悅的狀態下建立情感,學會和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最愜意不過了。
也有網友認為——
與其說露營是對旅行的寄托,不如說是李子柒式生活的代餐。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大家無法出遠門旅行,露營這種短距離出行方式便成為滿足人們逃離城市生活、接近大自然需求的熱門選擇。
女性/治愈/帳篷/平價
人們常常將露營與野餐混淆,簡單說來,露營對場地、裝備、時間的要求更高。
露營可分為傳統露營、便攜式露營和精致露營三種——傳統露營是一背包裝下所有裝備的苦行僧式旅行;便攜式露營是營地提供所有露營裝備,旅行者前往體驗的輕松旅行;精致露營則是目前風靡各大社交平臺的露營方式,通常需要配備房車、卡式爐咖啡機,星星燈等裝備。
經記者梳理,常見的露營裝備包括帳篷、椅子、天幕、小拖車、睡袋、投影儀、音響、露營鍋具等。而治愈、浪漫、放松、回歸自然成為露營印象的關鍵詞。
一網友在網上曬出自己的露營裝備
記者了解到,露營以女性為主要消費者,年齡分布上,以90后、00后和80后為主力軍,前兩者熱愛自然追趕潮流,后者重視孩子體驗式教育。
據馬蜂窩平臺數據顯示,81%的游客選擇1-3天的短期露營,也有少部分人會選擇花上6-8天甚至更久的時間進行一場露營之旅。此外,過半的消費者偏向千元以內的平價露營,愿意花上3000元以上的消費者僅占10%左右。
露營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帶動多方經濟
對于不少露營愛好者而言,場地和設備比較重要,這關乎露營的體驗。據艾媒研究院數據顯示,疫情基本控制后,2021年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預計增長率達78.0%,市場規模達299.0億元。預計2022年增速達18.6%,市場規模達354.6億元。
記者發現,近年來,經營房車、旅居車、露營專業器具等設備的企業數量也迎來快速增長。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露營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新增9100余家,2021年達到峰值,新增2萬余家。今年以來,已有超5000家露營相關企業成立。
除了疫情因素,官方政策的加持也給了露營企業不少底氣。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發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文中指出——自駕游推進:認定一批高等級自駕車旅居車營地,推廣自駕游精品線路,支持營地合理設置與自駕車旅居車相配套的服務設施。這被業內人士視為國家對于自駕露營行業的大力支持。
有業內人士認為,露營從小眾走向大眾,從一線城市走向全國區縣鄉,成為區縣鄉鎮更好發展的催化劑。以深圳為例,坪山區的金龜露營小鎮成為2021年露營熱門區縣鄉鎮目的地之一。
露營熱是否只是曇花一現?
露營火了,但能火多久?并非所有人對此持樂觀態度。
在深圳大鵬新區,一個熱門露營場地提供的服務包括下午茶、燒烤、住宿和商業拍攝。
該店負責人告訴奧一記者——
經營時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場地的日常維護,因為是在戶外,損耗比較厲害。雖然疫情后顧客明顯增多,但是這是短期生意,不適合做長久。國內市場不大,大部分顧客是沖著熱度來體驗的,并不是真的喜歡,很多人只來一次。
在他看來,露營熱只是曇花一現,等這一波消費完就沒有了。
歐美崇尚野外探索,休閑露營在日本盛行。與之相比,國內露營游仍處于野蠻生長的階段。
接下來,露營場地是否更規范,配套服務是否更個性化和精細化,這將影響著人們能否長期為露營消費買單。另一方面,露營經濟背后是人,人對露營的認識,人對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的追尋和跟隨,這與能否形成穩定的用戶群體息息相關。就像國人養成咖啡胃需要時間,露營市場同樣在培育下才會逐漸發展起來。
露營究竟是曇花一現的潮流,還是發展成一種接近常態的生活方式,這中間留給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