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個背包來深圳創業,實現人生逆襲的故事,又有了新版本。
繼微創醫療機器人赴港上市后,日前,總部位于深圳市龍崗區的深圳市精鋒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精鋒醫療”)向港交所遞交了首發上市申請資料。聯合保薦人為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與花旗。
精鋒醫療公司創始人及實際控制人王建辰與高元倩是一對85后年輕夫妻。知情人士介紹,剛創業時的王建辰只背著一個雙肩包,剛從國外回來。
從2017年9月到2021年10月,精鋒醫療的公司估值實現了225倍增長。而從創立至今,公司推出的核心產品已注冊臨床試驗。公司依靠高估值融資,手持現金高達15億元,但近兩年尚未盈利,兩年一共虧損4億多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得益于港交所的允許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變革新規,可以赴港上市。
創業4年拿出兩款拳頭產品
精鋒醫療致力于設計、開發、制造和商業化手術機器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該公司已啟動多孔及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的關鍵性臨床試驗,是中國首家、全球僅有的兩家公司之一。該公司4年內已完成精鋒?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MP1000及精鋒?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SP1000的設計及主要研發。MP1000及SP1000均具備通過綠色通道進行國家藥監局有關創新醫療器械的快速審查資格。MP1000是其核心產品,SP1000是其關鍵產品。
精鋒醫療兩款重要產品開發狀況
MP1000泌尿外科臨床試驗數據顯示,MP1000的臨床表現出色,在頭對頭比較中所展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非劣于全球領先手術機器人達芬奇手術系統。該產品此前開啟用于婦科手術、普外科及胸外科手術的臨床試驗。
而SP1000于2021年10月啟動SP1000在婦科手術的注冊臨床試驗。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SP1000為中國首個啟動婦科手術關鍵性臨床試驗階段的單孔手術機器人。據悉,SP1000在試驗中評估的手術包括全子宮切除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卵巢癌分期手術和子宮肌瘤切除術等,為中國三級及四級手術及技術上最復雜的機器人輔助婦科手術。
多孔及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可以幫助外科醫生執行各種微創手術。此外,精鋒醫療進一步將產品范圍由機器人輔助微創手術擴展至無創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及高端微創手術器械。據悉,精鋒醫療正在開發精鋒?支氣管鏡機器人和兩類高端微創手術器械,即精鋒?立體內窺鏡及精鋒?智能吻合器。
在生產能力上,精鋒醫療的深圳生產設施年產能約為80臺手術機器人,未來在上海的生產設施年產能將超過500臺手術機器人,后者有望成為目前中國最大的手術機器人生產基地。
手術機器人迎來國產替代機遇
截至當前,精鋒醫療在中國擁有201項已授權專利及209項專利申請。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信息,其在中國的專利授權及專利申請數量均在中國手術機器人公司中排名第一。
目前國內較知名的手術機器人除了精鋒醫療,還有微創機器人和天智航等,國內手術機器人絕大部分都處于臨床試驗當中。從全球來看,手術機器人行業龍頭是直覺外科(Intuitive Surgical),該公司的達芬奇手術系統(為多孔手術機器人系統)目前是機器人輔助手術的主要機器人平臺,類似手機行業的蘋果。
2016年-2030年(預測)手術機器人歷史及預測中國市場規模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的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年復合增長率有較高增速,而未來到2030年中國市場規模也有一定前景。另外根據資料對比,美國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的安裝臺數在2020年約為3666臺,中國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的安裝臺數約為189臺,市場潛力巨大。
這也與中國手術機器人起步較晚有關。2010年,中國首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骨科導航機器人面世,該機器人為脊柱微創手術量身打造,標志著中國手術機器人產業發展進入自主創新的新階段。2010年后,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手術機器人行業的研發活動增多,未來將從依賴進口手術機器人轉向基于國內參與者的技術創新。由國內公司開發的手術機器人預計將占據更多的中國市場份額,并逐步超越國際公司生產的手術機器人所占市場份額。
機構涌入,估值暴漲,尚未盈利
資料顯示,公司兩位創始人王建辰與高元倩為夫妻關系。二人均在手術機器人領域有10年左右的產品研究、開發及團隊管理經驗,且都是天津大學碩博階段同學,并均有頂級名校留學經歷。二人于2017年在深圳創業成立精鋒醫療,目前擁有已發行股本總額中擁有約48.71%權益。
王建辰(新聞聯播截圖)
王建辰現在才33歲,為董事長、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據一名知情人士介紹,首次見到王建辰時,其只身一人,背著一個雙肩包來處理創業的事情。
財務數據顯示,目前精鋒醫療尚無收益和毛利,主要開支用于研發,2020年、2021年分別支出0.59億元和2.22億,這也導致同期公司年度凈虧損0.79億元和3.49億元,累計虧損4.28億元;經調整后凈虧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0.39億元和1.15億元,累計虧損1.54億元。實際上,事實上,商業化落地是擺在國產手術機器人企業面前的共同難題。2019-2020年,微創醫療機器人分別虧損6980.1萬元、2.09億元。
公司主要財務數據
允許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是港股2018年的一大重大變革。而且,實際上,精鋒醫療融資活動所得現金凈額在2020年、2021年分別達1.45億元與18.45億元,到2021年底,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15.06億元,可見公司并不差錢。
融資輪次及估值情況
目前,精鋒醫療經歷了天使首輪、天使次輪、A輪、A+輪、B輪前、B輪、交叉輪等多輪融資。投資機構不乏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紅杉中國、中金公司、淡馬錫、博裕投資、保利資本、未來資產環球投資、聯想控股、大灣區基金等。
精鋒醫療的估值從2017年9月的天使首輪交易后的0.43億元,到2021年10月交叉輪15.07億美元(約100億元人民幣),增加225倍。每一股股份成本也從天使首輪的0.29到交叉輪的26.65元,增加約92倍。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