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晚間,一則關于“貸款成數不再參考指導價”的截圖在互聯網流傳,對此,有深圳業主認為,買房貸款不再按“參考價”放款。
就此,南方日報、南方從多方求證,結果顯示銀行未收到相關通知,而有業內則指出,該則內容或是貸款公司針對經營貸業務的文件。
近來,深圳關于樓市政策調整的消息不斷,這在廣東省城鄉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博士看來,很多人還停留在“非打擊、即刺激”、非此即彼的淺層認識。政策基調是“托而不舉”。
深圳買房貸款不再按“參考價”放款?
4月15日晚間,一則關于“貸款成數不再參考指導價”的截圖在互聯網流傳,內容是:
鑒于當前深圳區域房地產市場經過一年多的調整,房價波動已逐步趨于穩定,為滿足當前業務的開展需求,加大區域產品競爭力,經總裁室領導同意,即日起,暫停執行集團審批部分別在2021年3月3日、2021年6月3日下發的深圳區域業務差異化審批方案(編號:XDBWL2021001、XDBWL2021003),即深圳區域……貸款成數上不再參考指導價,請各業務單位遵照執行。
隨后,該則消息引發熱議。多名深圳市民認為,是購房按揭上銀行貸款不再按二手房參考價發放貸款。
“沸騰了呀,我從晚上八點多就被業主不停地呼叫,業主都嗨起來了”。一房地產業內告訴南方日報、南方+,從措辭來看,這則不是銀行發文。
對此,南方日報、南方向建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光大銀行、農業銀行等相關工作人員求證,對方均稱未收到通知。同時,工行、招商、浦發均稱未接到通知。
多名業內認為,這則內容或出自貸款公司,是針對經營貸業務的政策調整,對深圳樓市的影響不大。實際上,貸款公司的經營貸業務很早之前就按參考價格的1.3倍放款,只是年利率要7%-8%,很多人不接受這么高的利息,除非對額度有要求。
與此同時,另一則消息也在互聯網流傳:
今晚(04月15號)19:00~21:00房地產信息平臺進行例行維護,期間,信息平臺暫停使用,不便之處敬請諒解。同時提醒各位精英,合理安排與客戶業主的簽約時間 ——開始調整指導價了!等消息中。
南方+ 馮少文 制圖
近來,關于二手房成交參考價調整的消息不斷。最早在3月初就傳出成交參考價上調20%的消息,隨后3月底媒體消息稱參考價“近期發布”。事實上至此,官方仍未有相關政策發布。
2021年2月,深圳發布二手房成交參考價,對深圳3995個小區。
2021年2月8日,深圳發布《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關于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發布機制的通知》,并公布深圳3595個住宅小區二手房參考價。隨后銀行機構表示,按二手房參考價發放貸款。
二手房參考價威力有多大?
自2021年深圳發市二手房成交參考價之后,深圳二手住宅市場持續低迷,并進入近10年來最長低迷期。最新數據顯示,3月二手住宅成交1117套,處于近10年單月成交的次低位。價格方面,自2021年5月起,連續11個月環比負增長,累計跌幅已達3.4%;同比則從月漲16%,進入連續3個月負增長,則負值呈現擴大趨勢。
南方+ 馮少文 制圖
專家解讀:政策基調是“托而不舉”
據中原地產統計,今年以來超60城出臺穩樓市政策,包括購房補貼、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等。
對于樓市政策的調整,廣東省城鄉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博士表示,近期經濟日報的文章《穩定住房消費與“房住不炒”并不矛盾》,有幾個重要的觀點:一是,各地穩樓市政策,并不是刺激,而是主體責任。既要防大漲,又要防大跌;二是,限購限售限貸,如果阻礙了消費,那就的調整;三是,滿足購房者購置首套房和改善需求的前提是,不能過度加杠桿;四是,政策調控了,但市場不及預期,主要原因是疫情。
李宇嘉指出,這很代表官方的政策態度,即所有的政策調控,只有一個導向,即促進住房消費增長。限購、限貸、限售可以調整,但有幾個前提:不能過度加杠桿、不能演化為投機炒作。過度炒作熱點城市“政策調控”的,就會有誘使“投資炒作”、誘使加杠桿的嫌疑,難逃“一日游”。
李宇嘉指出,對樓市調控,很多人還停留在“非打擊、即刺激”、非此即彼的淺層認識。政策基調是“托而不舉”。房地產全面回歸公共屬性、民生屬性,政策扶持重點轉向租購并舉、新市民在城市扎根,也就是房地產新模式。目前,流動人口3.8億人,新市民3億左右,他們是我國住房需求的主力。只有控制資金過度流向地產,控制房價上漲預期,控制住刺激地產,新模式才有生存的土壤。
李宇嘉強調,新模式驅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比如保障性租賃住房、長租房市場、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等,既可以有效拉動投資,還能為培育可持續的住房需求,創造條件??傊?,國家去除地產依賴的決心是堅定的,不會為一時下行而動搖。如果適度下行,還能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騰出空間,也會容忍。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