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13日,深圳市七屆人大二次會議上,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出爐(下稱“報告”)。
今年深圳人的生活將發生什么新變化?報告釋放了哪些民生利好?
山海連城、郊野徑、濱海黃金旅游帶......一起從報告的10個關鍵詞來看看,今年深圳人將迎來哪些“小確幸”?
報告原文:
構建多層次戶外休閑步道體系,新建綠道60公里、郊野徑230公里。
今年喜歡戶外運動和徒步的深圳人,將迎來好去處。
深圳將加強森林步道、登山步道等建設,以純生態方式打造一批精品遠足徑,讓市民更好參與戶外休閑、親近自然生態、體驗山海美景。
“郊野徑”指沿野外山川、海岸等自然走廊或人工走廊建立的線形路徑空間。不同于以往的沿臺階登山,郊野徑手作步道盡量保持路面原生態,保留山林特色,給人帶來與自然更親近的體驗。
深圳郊野徑讓城市回歸自然。 南方+ 朱洪波 拍攝
過去一年,深圳新建改造綠道60公里,新增郊野徑260公里。
深圳市公園管理中心于2019年將繼續開展郊野徑建設工作,計劃修建陽臺山段、三洲田段約25公里的郊野徑,以手作的方式推進森林郊野公園登山道建設。
今年1月19日,全長24.74公里、跨越南山、福田、羅湖三區的深圳市中部郊野徑,正式開放,迎來首批體驗者。目光向東,在青山碧嶺之間,深圳市東部郊野徑——三洲田段蜿蜒而過,由此飽覽飽覽深圳第三高峰梅沙尖、深圳最大的瀑布群——馬巒瀑布的風光。
報告原文:
建設公園城市,實施“山海連城”計劃,貫通“一脊一帶二十廊”城市生態脈絡,新建改造公園20個、碧道270公里。
在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這座東西狹長的城市匯聚了‘山、海、林、田、河、草、濕’等全自然要素,在國內外大城市中都極為罕見。
梧桐山看深圳 。南方+ 黃靖逵 攝
2020年,深圳市提出了“山海連城計劃”概念城市設計。該計劃將推動生態深圳、宜居深圳、美麗深圳的全面升級,為深圳復育完整、連貫的山海城生境系統,為市民營造更加親近自然、無邊界的公共生活品質,更多維度地體驗深圳的山海城大美。
“山海連城計劃”最重要的行動理念便是一個“連”字。它構建“一脊一帶二十廊”的魅力生態骨架,通山、達海、貫城、串趣。“一脊一帶二十廊”城市生態脈絡中,“一脊”即山脊翠脈,是橫貫深圳中部、連綿百公里的綠色山脈;“一帶”即濱海藍帶,串聯大亞灣、大鵬灣、深圳灣和前海灣以及珠江口;“二十廊”即連通主脈之外的眾多獨立山體和水體,與百條城徑、千座公園,共同營造和美宜居的深圳家園。
今年2月23日,深圳市優秀城市規劃設計獎評選結果公布,“山海連城計劃”獲得“金牛獎”。
報告原文:
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城市。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推進樂高樂園、東部濱海旅游觀光公路等項目建設,推動小梅沙片區、東部華僑城等景區改造提升,發展游艇旅游,優化“海上看灣區”旅游線路,打造環深濱海黃金旅游帶。
深圳依山傍海,東西狹長,海岸線遍布濱海公園和棧道,成為深圳人的親海好去處。
南方+ 朱洪波 拍攝
過去一年,深圳旅游品質不斷提升。全球最大的樂高樂園落戶深圳,金沙灣國際樂園、“灣區之光”摩天輪開放運營。“十三五”以來,城市旅游再添新品牌,招商蛇口國際郵輪母港成為華南地區唯一的集“海、陸、空、鐵”于一體的現代化國際郵輪母港,“海上看深圳”游船項目啟航。
據深圳市文體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深圳將統籌規劃東部山海生態度假區、中部都市親海休閑活力區、西部創新活力灣區,打造環深濱海黃金旅游帶,建設國際一流、生態優美、環境宜人的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
報告原文:
大力發展數字貿易等外貿新業態,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鼓勵共建共享優質海外倉,擴大市場采購貿易規模。
今年,深圳就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再作部署。
深圳是全國第二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深圳綜試區擁有發展跨境電商的良好產業優勢和基礎設施,聚集了全國最多的跨境電商市場主體,頭部企業數量和通關便利化水平均居于全國前列。
南方+ 朱洪波 拍攝
商務部“2021年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評估”結果日前正式出爐。中國(深圳)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在參與評估的105個試驗區中脫穎而出,評估結果為“成效明顯”,綜合排名位列第一檔。
報告原文:
活躍提升商圈經濟,推進福田中心商業區、后海超級商業區等建設,高標準改造提升東門步行街,打造一批特色步行街和夜間經濟示范區。
夜間經濟是衡量城市活力、居民生活質量和消費水平的重要指標。
南方+ 朱洪波 拍攝
在購物中心商圈“夜購”、線上線下“夜食”、休閑娛樂場所“夜娛”、公共文體空間“夜賞”,主題樂園“夜游”……深圳正憑借強大的夜間消費力,構建夜間經濟新格局。
根據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最新的統計數據,目前深圳市共有包括購物、餐飲、休閑娛樂等業態在內的夜間消費網點81557個。
報告原文:
建設海吉星“菜籃子”小鎮和國際食品谷,推進糧食儲備庫建設。
作為第一個“廣東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深圳先行先試開展了多項惠民工程,實現食品安全“看得見、摸得著”。
南方+ 朱洪波 拍攝
“圳品”就是深圳對標國際一流標準,經過嚴格篩選挑選出來的高品質食品品牌。其產品具有高標準、高品質的特點。目前,深圳已推出8批567個圳品產品,覆蓋了蔬菜、水果、糧食、畜禽等主要類別的食品及食用農產品。
報告原文:
以“新城建”對接“新基建”,打造“雙千兆”、全光網標桿城市和全頻段、全制式無線寬帶城市,逐步建成數字孿生城市和鵬城自進化智能體。
南方+ 朱洪波 拍攝
數字孿生城市,指與物理城市世界相互對應、相互映射、協同交互的網絡虛擬城市。
作為5G基站密度國內第一、全國首個5G獨立組網全覆蓋的城市,2021年,深圳數字經濟總量及GDP占比,都排在全國前列。
報告原文:
實施“寧靜行動”,加大噪聲綜合治理力度。全面推進生態環境領域“一網統管”建設,不斷提升監測、執法能力。
今年深圳將繼續著力推動解決噪聲擾民等一批市民關心的問題。
南方+ 朱洪波 拍攝
過去一年,深圳開展了交通工程項目寧靜行動。對濱海改造工程、春風隧道工程等15個標段項目,開展噪聲防治“八個必須”現場宣貫,對工地進行全天候的監控,提醒加強噪音的控制。
深圳已設立《深圳經濟特區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用法律法規指引城市噪聲污染防治,保護和改善生活、生態環境,保障深圳人健康。
報告原文:
實施老舊城市燃氣管道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推進“瓶改管”,清除液化氣瓶60萬個,實現福田、羅湖、鹽田、南山“清瓶”,新增管道天然氣用戶40萬戶,管道燃氣普及率提高到75%。
資料圖片
“瓶改管”,指將瓶裝液化氣改成管道天然氣。今年深圳將繼續推動老舊城市燃氣管道改造提升,致力將安全、實惠的天然氣送上居民家門。
目前,深圳市現有燃氣管道超過8000公里,遍布城市大街小巷。深圳計劃到2023年底實現“瓶改管”全覆蓋。
報告原文: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新建一批都市型、樓宇型體育設施。
在優先保障體育用地的基礎上,深圳建設體育設施也將因地制宜,探索復合用地模式,統籌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在增加場地數量的同時,會鼓勵市民錯峰使用場地等措施,提高場地周轉率和使用率。
南方+ 朱洪波 拍攝
據統計,深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為43%,在全國排名前列。深圳已發布全民健身實施計劃,擬通過多種體育設施及活動,打造10分鐘健身圈全覆蓋。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