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深圳,百花爭艷,熱鬧非凡。
機場、港口等地,貨物運輸繁忙不已。4月1日上午,深圳港深汕小漠國際物流港汽車滾裝船首航,336輛比亞迪“唐”純電動汽車依次從301堆場經橫一路開往碼頭前沿裝船,成為“長祥隆”這艘具有2000個汽車倉位、總噸2.8萬噸的汽車滾裝船的“座上賓”,即將運往上海港轉港,遠航挪威。
這是今年以來,深圳“海陸空”一線源源不斷向全球輸送貨物的一個縮影。
把視線拉到深圳的港口、機場:剛剛過去的3月,深圳港平均每日靠泊船舶132艘,集裝箱吞吐量平均每日6.4萬標箱,出入港拖車平均每日2萬余輛,港口整體運行平穩有序;隨著民航3月27日起進入夏秋航季,深圳機場每周周貨運航班量將超過850架次,較去年同期增長近20%。
物流是經濟的血液,讓血液更暢通地流動起來,離不開物流基礎設施背后的智慧化建設。
“智慧”港口為穩定供應鏈筑牢海上通道
3月22日,在深圳鹽田港碼頭作業現場,拖車快速有序通過閘口,堆場高效作業,數以萬計的集裝箱正在緊張有序地裝載上船發往全球各地。作為全球第四大集裝箱樞紐港,深圳港國際班輪航線通達100多個國家地區、300多個港口。雖受疫情沖擊,深圳港依然為全球穩定供應鏈筑牢海上通道。
貨物高效運轉背后,鹽田港的智慧化設備立了大功。原來,在鹽田港,船舶自動識別系統,視頻監控、無人機電子巡航等手段,加快了船舶進出港審批手續,為進出港貨輪提供便利。
鹽田港智慧化建設是深圳港智慧化的一個縮影。一直以來,深圳港在智慧港口建設方面居全國港口前列。通過政府引導、多方參與,深圳港已初步建成數字港口生態圈。媽灣智慧港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5G智慧港口以及國內領先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逐步實驗和推廣自動化閘口、自動化遠控岸橋、自動化場橋、無人駕駛集卡、5G網絡等技術在港口的應用。
除了“擴容”,未來的港口還將更“智慧”。鹽田港區東作業區將大力推進數字化碼頭建設,并在推動5G通信、北斗系統、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與港口業務的深度融合,實現智慧互聯、智慧決策、智慧運營、智慧口岸、智慧物流和智慧服務。
面向下一個五年,深圳港口智慧化建設步履不停。深圳市綜合交通“十四五”規劃指出,以深圳港為樞紐港,積極推動與喂給港間的聯動發展,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體系。研究運用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探索搭建港口物流及貿易便利化服務平臺,實現港口間資源共享、信息聯通,提升組合港一體化發展水平。
規劃還指出,推進國際一流的智慧發展示范港建設。積極推進自動化碼頭建設,推動港區作業區龍門吊遠程操控、岸橋遠程操控、拖車無人駕駛等自動化技術應用,提升港口運營效率。推廣5G和區塊鏈技術、衛星通信技術在深圳港及組合港的應用。
數字化建設助力空中通道更快捷
近日,歐陸航空在深圳機場新開深圳至萊比錫貨運航線,成為深圳機場今年新開通的第三個國際貨運航點。截至目前,深圳機場貨運航點達到56個,其中國際及地區貨運航點增加至35個,為深圳企業與全球貿易往來搭建起了高效快捷的“空中通道”。
深圳機場在全球貨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2021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達到156.8萬噸,排名中國內地機場第三,同比增長超12%;其中國際貨量達到54萬噸。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貨運航線網絡進一步增強,已通達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全球主要航空貨運樞紐。
深企貨物飛向全球的速度正在加快,為了適應這一速度,深圳機場正在加快數字化建設的步伐。按照計劃,2022年,深圳機場將全力推進高水平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加速拓展國際全貨機航線,加快推進配套物流設施、轉運設施、倉儲設施建設,構建以航空運輸為核心的多式聯運體系,同時大力推動安保創新,啟用航空箱CT安檢機等創新項目,推進貨運一個碼等物流信息化項目。
深圳市綜合交通“十四五”規劃指出,打造智慧機場。聚焦智慧引領,推進機場智能化基礎設施布局。積極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構建數字化的采集體系、網絡化的傳輸體系和智能化的應用體系,推動機坪管制、空管塔臺、運行指揮高效協同,持續提升機場運行效率,打造5G+智慧機場,樹立民航高質量發展深圳樣本。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