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一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日子。可是,對于79歲的蘆工來說,這一天是他的重生之日。“感謝深圳市人民醫院,又讓我多活了20年。”蘆工激動地說道。2022年4月11日上午,深圳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張偉等人前往蘆工家為他慶祝換肝“20周歲”生日,蘆工也準備了一面錦旗回贈深圳市人民醫院。
左一蘆工
20年前的那天,他被診斷為肝硬化晚期
蘆工退休前,曾是大亞灣核電站的一名工程師。20年前,蘆工因消化道出血、晚期肝硬化、肝臟占位性病變來到深圳市人民醫院肝膽胰外科,明確診斷后,醫院立即組織并成立了以余小舫、鮑世韻、任永功、吳勝楠、吳詩品、徐金鋒、張衛紅等專家的多學科肝移植MDT團隊,學科涉及肝膽胰外科、麻醉科、重癥監護科、感染內科、超聲科等多個科室。經過多次的多學科討論和充分準備后,在20年前的4月11日,醫院順利為蘆工完成了肝移植手術,此次手術也是深圳市首例原位肝移植手術。于是,4月11日這天,蘆工把它定為自己新的“誕生日”。
術后,蘆工各項指標慢慢回到正常水平,暗淡的臉上也逐漸紅潤起來,住院1個月后,蘆工就康復出院了。
“當年的余小舫副院長對我的治療過程做了詳盡的組織安排,為了給我尋找合適的肝源,鮑世韻主任背著包外出七次,為找到與我相匹配的肝臟。真的非常感謝。”蘆工說道。
“他是非常好的患者,特別配合我們的所有工作,對我們醫院非常信任,對于醫生的醫囑,蘆工都認真執行。”深圳市肝膽胰外科主任鮑世韻回憶20年前蘆工的手術和治療過程時說道。
這次肝移植手術是深圳市首例原位肝移植手術,在2003年,深圳市人民醫院又成功完成了廣東省首例嬰幼兒“親屬活體供肝肝移植術”。
醫患情深,20年間,他一直心存感恩
肝移植患者5年存活率是80%,20%的死亡幾率絕大多數發生在接受移植的第一年,而這一年中,80%的死亡率發生在頭3個月。蘆工挺過了肝移植后的100天,1年,5年,10年,15年,現在已經是第20個年頭了。
“之前是每年做一次體檢,現在是每季度檢查一次。每次肝功能的指標都非常正常。”蘆工妻子說道。
由于身體恢復很快,退休在家的蘆工閑不住,開始計劃自己的老年生活。蘆工還是社區的活躍分子,兼職所在社區的老年協會會長長達8年,經常帶著一兩百個老人唱歌跳舞。完全康復后,蘆工在家人的陪伴下去遍了祖國的各個景點,甚至出國游歷了好幾個國家。現在,蘆工已經退下所有職務,在家積極鍛煉身體。
對于20年前的那次成功移植,蘆工和家人一直都心存感激。這些年,蘆工和深圳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一直都沒斷掉聯系,甚至建立了很深的感情。
蘆工及家人經常把自家做的好吃的送到科里,許多次醫生們下手術后回到科室,發現辦公室桌子上突然多一盆臘肉,或者是一碗煲好的湯。“都不用猜,肯定是蘆工夫妻倆送來的。”鮑世韻說,這些年來,蘆工早已不只是醫院的患者,而是他們的親人。每次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都會帶來給醫護人員分享。蘆工的妻子,還親自縫制香包,經常送給科室里的醫護人員。為了感激醫務人員的救命之恩,這些年,每到4月11日這天,蘆工和家人都要去深圳市人民醫院肝膽胰外科和醫護人員一起慶祝“生日”。
唯一進入全國百強科室
20年來,深圳市人民醫院肝膽胰外科從當時只有34張床位的小科室發展成為目前深圳市規模最大、技術最強、設備最先進且診治肝膽胰外科疾病的專業化重點學科科室。
2021年在中國醫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中,科室排名第88名,是深圳市普外科唯一進入全國前100強的科室。據介紹,深圳市人民醫院肝膽胰外科開展了全國首例手助腹腔鏡下保留脾臟胰體尾切除術、廣東省首例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深圳市首例達芬奇機器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和肝切除術等復雜肝膽胰手術,達芬奇機器人手術量位居廣東省前列。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