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的衣服別人會不會覺得不好看?
我講的內容別人會不會認可?
我這件事的做法他們怎么看的?
沒戴眼鏡看錯了所以沒有打招呼,會不會認為我沒禮貌?
我喜歡一個外國人,他們會不會認為我崇洋媚外?
我一個人吃飯他們會不會覺得我沒朋友?
我一個人看恐怖電影會不會讓人覺得我很奇怪?
很多人做一件事情之前都會想,我做不好會怎么樣,別人會不會覺得我做錯了。很多人想要得到他人好的評價,不自覺的就去迎合他人的想法,滿足他人的期待,卻總是忽略了自己最真實的感受。
周國平曾說:“我從不在乎別人如何評價我,因為我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是沒有把握的,就很容易在乎別人的看法了。”
生活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任何人的評價。你建立的一切,你所成為的樣子,才會使你受用終生。別人的評價對你不會造成什么影響,而令你難受的是你自己對外界的看法和應對。
其實別人并沒有那么關注你
每個人每天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沒有人有那么多時間去關注你。非常在意他人的意見,可能只是成長環境中頻繁出現他人的聲音,由此習成了在意他人評價的思維習慣,或者是自己將別人的看法所導致的結果看得過于嚴重。其實別人沒那么關注你,你沒有那么多觀眾。很多時候,他人的評價只是一時興起,一句評價所花的時間只不過幾秒,幾分鐘,花不了他們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有時候他人的看法,可能只是湊熱鬧隨便說說,或者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為了展示他們自己而發表的意見。
他人對你的評價和你無關
每個人有不同的認知和判斷能力,經歷不同的人看到同一件事物的觀點也是不同的。別人對你的看法和你沒有直接的關系,他們給出的評價更多的是基于價值觀的投射,并非對你真正的評判。有時候他人的指摘、莫名其妙的指責,對你外貌性格的攻擊,只是他人當時心境的投射,沒有必要為了這樣的看法去自卑,去懊悔。
學會傾聽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忠言逆耳利于行”,不把評判標準交給別人,但要虛心接受真誠客觀的建議。并不是所有他人的看法都不用去在意,學會傾聽,學會分別客觀的、好的建議和意見。接受建設性的反饋,學會培養理性的心態和穩定的情緒。
專注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沒有必要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向內尋求能量,不要害怕任何外界的眼光。與其花時間去思考別人的態度,不如關注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承認總是從外界尋求評價是一種不健康的習慣,意識到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改變自己看問題的心態和視角,找到自己的優勢,讓自己變得更有自信,去勇敢的、專注的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最愚蠢的一代》的作者馬克.鮑爾萊茵說:“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對于別人而言根本毫無意義。”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沒有必要去迎合別人。不要因為別人的質疑和反對就懷疑自己,過度考慮別人的感受是對自己的不認同。我們渴望被看見,他人的評價可能很重要,但我們要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想要什么。愿你努力經營自己的美好,因為只有你能定義你自己。
溫馨提醒:如果出現嚴重在意他人看法情況,請尋求心理健康咨詢和援助;
如果生活中出現惡意中傷情況,請報警走法律程序,勇敢地保護自己!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