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力爭基礎研究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提高到5%以上。
其中,在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方面,今年將高標準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鵬城實驗室,推進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打造世界一流的光明科學城。
同一天,深圳市財政局在2022年深圳市預算草案中提出,今年全市科學技術支出預算514億元、增長6.9%。支持出臺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全市安排基礎研究支出91億元;瞄準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全市安排科技重大項目支出132.5億元、技術研究與開發支出90.2億元。
近日,深圳市政協科學技術界別委員、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樊建平提交了《關于光明科學城進一步釋放BT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潛力的提案》。
他表示——
“建設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不僅是國家賦予深圳的歷史使命,同時也是我們創造未來的巨大機遇。光明科學城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和核心承載區,創新發展的成效和經驗對深圳乃至全國具有很大的示范帶動作用。”
“科技創新模式正在發生變化,以追趕型產業為特征的線性增量創新模式逐步讓位于從0到1的顛覆性創新的集群創新新模式。”
樊建平建議,進一步加強光明科學城圍繞“前瞻性培育發展未來產業, 構建科研經濟發展新模式”,充分釋放BT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的巨大潛力,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建議光明區政府通過配套產業政策,吸引全國科技界、產業界和投資界的目光,大力優化和提升光明科學城在招智招商招資的軟環境, 推動BT新產業策源地加速形成。
建議光明科學城應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實現科學賦能產業、產業反哺科學,推動科技基礎設施“沿途下蛋”高效轉化。
建議深圳市和光明科學城應抓緊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的契機,繼續加大海外青年才俊的引進力度,為青年海歸人才提供更多的經費支持和政策傾斜。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