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七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有十余件代表建議因“反映比較強烈、矛盾問題比較突出、各方意見比較一致、迫切需要解決”,市人大常委會合成為3項重點建議,涉及進一步加強深圳“公共住房建設和管理”“社康中心建設和管理”和“噪聲擾民治理”。
4月11日,深圳市七屆人大二次會議即將開幕。時隔一年,這些重點建議辦理得如何了?小南現在逐一為您揭曉!
關鍵詞1:公共住房
探索在臨深片區合作建設大型安居社區
在深圳市公共住房建設管理方面,經過政府高位推動,已明確會增加公共住房建設的土地供應,“十四五”期間供應居住用地將在15平方公里以上,每年供應的居住用地占建設用地比例原則上不低于30%。
其次,調整城市更新配建公共住房的比例,增加配建量。擬根據不同改造類型合理確定公共住房配建比例,已研究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大居住用地供應的若干措施》,允許單元規劃已經批準但尚未簽訂土地合同的更新項目,按規定將已批商業建筑面積全部或部分調整為可出售的公共住房。
再者,研究出臺公共住房部分建設和運營稅費減免政策。
同時,探索在臨深片區合作建設大型安居社區。目前深圳市發改委編制的《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2021-2025年)》(送審稿)已報送省發改委,其中已明確提出“共建共享跨市域安居住房”。
關鍵詞2:社康中心
鼓勵在人員密集工業園區、城中村開社康站
在社康中心建設方面,一是已完成2021-2025年社康機構設置規劃編制,鼓勵在人員密集的工業園區、辦公樓宇、商業綜合體、大型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城中村開辦社康站,推進社康機構多元化、特色化發展。其中,2021年深圳新增社康機構60家,超額完成原計劃35家的任務目標。
二是加快社康機構選址建設,“十四五”期間深圳將新改擴建社康機構超過200家。
三是加強社區醫務人員隊伍建設,推動醫院門診服務、專家力量下沉,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和引進力度。預計到今年底,實現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數提高到4名以上、每個社康中心至少配備1名公共衛生醫師及1名經過專業培訓的流行病學調查員。
四是將提升社康機構設施設備及藥物配置水平,啟動實施規劃內社康機構裝備配置提升計劃,落實門診特病用藥清單,促進基層醫療集團內部用藥銜接。
關鍵詞3:噪聲擾民
開發“噪聲地圖”系統和噪聲“隨手拍”小程序
在噪聲擾民治理方面,2021年1—11月,深圳環境噪聲投訴43976宗,同比下降25.9%。其中,建筑施工噪聲投訴29992宗,同比下降32.2%,處罰宗數達1482宗,處罰金額4810萬元,查封扣押67宗。
同時,深圳已編制了《深圳市噪聲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送審稿)》,全面梳理深圳在噪聲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問題和短板,以先行示范的標準提出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對包括工地、廣場舞等在內的噪聲污染防治。
值得關注的是,深圳還在開發“噪聲地圖”系統和噪聲“隨手拍”小程序。前者是基于聲源降噪、傳播途徑控制、受體敏感建筑物保護途徑等角度進行開發,擬為規劃選址、聲屏障設計、隔聲窗安裝等提供輔助技術手段。目前,正在研究實現規劃、交通、住建等部門數據的接入。
后者則已完成了噪聲擾民監管網頁程序功能開發,正在進行內部測試運行??蓪崿F在管噪聲源查詢、輔助定位和聲環境功能區查詢等功能,對于噪音擾民事件,可以通過拍照、錄音、錄像等方式形成佐證材料,并與行業主管部門快速互動,從而提高公眾參與力度,為公眾提供噪聲擾民協調處理的實時響應渠道。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