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清明節即將來臨,為避免清明期間因集中祭掃活動引發輸入性和聚集性疫情,保護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深圳市清明節工作指揮部近日召開線上視頻會議,研究部署2022年全市清明節疫情防控和暫停祭掃安全保障工作。
據會議要求, 清明節期間,全市所有公墓、骨灰堂、深埋綠化地等殯葬服務場所繼續暫停市民群眾現場祭掃活動,暫停舉辦集體公祭、骨灰海葬(代撒除外)、骨灰樹葬等人群聚集活動。禁止在社區小區公共空間場所、市政廣場、市政公園、市政道路沿線、林區等區域焚燒紙錢、燃放煙花爆竹、焚燒紙扎祭品等。
會議要求各相關單位積極做好信息公告和宣傳引導,積極推廣網絡祭掃、家庭追思、“時空信箱”等現代文明方式表達緬懷哀思,樹立移風易俗新風尚,推動喪葬禮俗改革,助力鄉村振興和社會文明進步。今年現場祭掃活動雖然暫停,清明工作不能停擺。會議要求各區各部門充分認識當前疫情形勢,科學研判,以“平安清明、健康清明、文明清明”為目標,從嚴從緊、做細做實做好清明工作疫情防控、消防安全管理和服務保障工作。
居家祭掃:市民在家開啟云聚會,云端緬懷故人
陳女士告訴南都記者,自新冠疫情爆發后,這兩年清明節,她與家人們會在網上相約進行云聚會和云祭掃。“在清明,我們家天南海北的七大姑八大姨、牙牙學語的小侄兒們,會在網絡上云聚,一起緬懷故去的親人。”陳女士感慨道,斯人如彩虹,遇上方知有,在黑色的祭奠里記憶應當是彩色的。“我和家人在緬懷中,回憶了很多關于已逝親人的美好故事,想起了金魚公園的野餐、文化宮的燈謎,銀光的溜冰場,還有爺爺做的紅燒肉,姥姥剝的花生米。”
陳女士提到,這兩年的清明網絡祭掃,儼然變成了她家庭的網上春游,家人們聚在一起,回憶故去親人的故事,讓后輩們受益匪淺。“我奶奶離開的時候95歲,在家里平靜離世,屬于無疾而終,她生前給晚輩分享了很多人生經驗和養生之道,我們都非常受益。”陳女士回憶稱,前段時間她家中另一位長輩去世,在網上舉行了一場追思會,居住在各地的親人們在網上準時參與,大家并沒有沉湎于悲傷,氣氛感動又充滿力量。“我們回憶了老人生前各種有趣的事情,也聽旁人講述了他一生的成就,教會了我們后輩應當怎么更好的活著,又應當怎么面對死亡,我們應努力活成一束光,這樣可以告慰已逝親人,也能讓人們在想起你的時候嘴角上揚。”
陳女士還說,雖然疫情期間不方便進行現場祭掃,但思念卻以另一種方式延續。“我們要常懷念,更要積極勇敢的熱愛生命,同時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陳女士表示,緬懷故人的同時,激勵著她努力讓生命更加精彩的信念,也教育和鼓勵孩子們更好地進行情緒表達。
云上追思:為已逝親人創建紀念空間,遙寄哀思
“人間四月天,草長鶯飛,愿那蘇醒的萬物,帶去我的思念。”這是深圳市民李先生在網上為已逝親人寫下的寄語。李先生說,他還在網上為祖父創建了專屬紀念空間,通過一種特別的方式緬懷故人。他認為,健康和平安是清明節最美的風景,“我的祖父生前很節儉,也很注重環保和社會責任,如今疫情防控,人人有責,我們選擇云祭掃的方式,盡可能減少人員聚集,我想也是健康自己,安全別人,尊重先人。”
南都記者從深圳市民政局獲悉,目前,深圳“云祭掃”主要有兩個平臺,即“粵省事”和“i深圳”小程序。在微信搜索登錄“粵省事”小程序,主頁中找到“部門專區”,選擇“民政服務專區”,點擊所需服務進入相關頁面;或者登錄“粵省事”小程序后,在底部菜單欄點擊“辦事”一欄,進入頁面后選擇“身后事服務”,點擊“云祭掃服務”,辦理相關業務。此外,還可以登錄“i深圳”APP,點擊“部門服務”,選擇“市民政局”,拉到底部“殯儀服務”一欄選擇廣東省云祭掃服務(網上祭掃),即可進行相關祭掃服務。
今年“云祭掃”的在線祭掃服務,分為簡易祭掃和逝者紀念空間2個部分。市民可點擊“發表寄語”進行簡易祭掃,也可點擊“進入逝者紀念空間”,編輯逝者生平,為已逝親人創建獨屬的紀念空間,進行祭掃、緬懷,也可分享鏈接與遠方的親友一同寄托哀思。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