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深圳在積蓄了7天的力量后,重新迎來了開足馬力、熱氣騰騰的城市。
3月22日,光明區用電最大負荷隨即達到今年最大負荷,工業企業實現正常生產經營,全區社會生產生活迅速恢復。
腳步也許會偶爾被打亂,但一旦恢復正常的道路,就會以更快的倍速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
以“精準防”確保“穩增長”“惠民生”,光明區一方面鍛造出與疫情賽跑的快速反應機制,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一方面全力紓困、護航企業生產經營,推出了一系列撐企“硬招”,確保“雙鏈”安全穩定運行,穩定了市場信心,強健了市場主體筋骨,為經濟行穩致遠寫下了至關重要的一筆。
全力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平穩有序運轉,光明區的經濟展現出巨大的韌性和實力。圖為欣旺達生產車間。受訪單位供圖
保
產業鏈供應鏈平穩有序運轉
在光明區,有兩座華星光電的巨型工廠。作為自主建設的中國半導體顯示大廠、擁有數千專利技術的巨頭,華星光電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業界,早已擁有一席之地,上下游產業鏈供應鏈企業逾千家,以深圳為圓心,輻射大灣區,拉動產業鏈上千億元的產值。
由于產品特殊工藝,華星光電必須確保全年365天不停產。對于華星光電來說,雖然工廠可以正常生產,但特殊時期的困難在于產業鏈供應鏈遇到了巨大挑戰。
前段時間,由于車輛通行施行管控,華星光電上游的原材料供應企業艾杰旭顯示玻璃(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杰旭顯示玻璃)就面臨著無法及時運送貨物的難題。
光明區幫助華星光電進行了積極的協調,以物流通行證的形式打通了玻璃物流運輸通道,從而保障了艾杰旭顯示玻璃在疫情防控情況下還能達到百分之七十的產能。
該公司總經理本田宏一說,百分之七十的產能意味著艾杰旭顯示玻璃能夠為華星光電提供正常供應,確保了整個生產鏈、供應鏈能夠正常運轉。
華星光電生產制造副總經理陳剛說,針對華星光電的生產設備還有一些關鍵的備件所涉及的上游企業,光明區通過協調這些企業快速恢復生產經營,從而保障了華星光電的供應鏈暢通。
據了解,在全市三輪核酸檢測期間,根據區內龍頭企業如華星光電、邁瑞、普聯等重點企業需求,光明區建立快速響應機制,積極協調了共20家供應鏈企業提前開工。隨后,光明區又梳理全區12家龍頭共283家供應鏈企業名單,堅持“一鏈一策”“一企一策”,力保供應鏈企業盡快開工。
光明區還積極跟進轄區為區外企業配套的供應鏈企業共169家,全力協調企業盡快開工。3月21日,169家企業均已正常恢復生產和交通,問題解決率100%。
全力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平穩有序運轉,光明區的經濟展現出巨大的韌性和實力。到3月24日,光明區規上工業企業、百強企業就全部有序生產,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基本正常。
光明區積極鼓勵大型工業企業以大帶小,給予小企業更多訂單支持,支持中小微企業積極融入全國大型制造業企業供應鏈體系。
3月26日,光明區發布《光明區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助力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共八大類12條惠企暖企措施。明確提出,對轄區大型工業企業積極擴大對轄區中小微工業企業采購規模的,按照其2022年4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采購金額同比新增部分給予一定獎勵,單家企業最高50萬元;對在政策有效期內新納入全國大型制造業企業供應鏈體系的中小微企業,按照其在2022年4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向全國大型制造業企業供貨金額予以一定獎勵,單家企業最高50萬元。
補
政策“及時雨”滋養企業生命
“緩稅政策就是一場及時雨,大幅緩解了我們的資金困難。”深圳沃達龍醫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沃達龍集團”)財務經理陳艷華說。
原來,因疫情影響,提供智慧護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的沃達龍集團外出拓展業務受限,承接的項目也一度停工。陳艷華查詢電子稅務局時,接到了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光明區稅務局的輔導電話,告知因公司誤登行業信息導致無法享受制造業緩繳政策。經輔導,公司更正了國標行業信息。目前,沃達龍集團已享受100多萬元緩繳金額,且于3月18日安排人員進駐了中標的深圳市中醫院光明院區一期部分項目,開展項目前期測量工作。另外,沃達龍集團2021年還享受到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小型微利企業等稅收優惠政策,共減免企業所得稅120余萬元。
緩繳稅費政策解了沃達龍集團的燃眉之急。今年3月初,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發布了延續實施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緩繳納部分稅費政策的公告。光明區稅務局立即通過“智稅光明”大數據團隊精準篩選出轄區符合條件的企業名單,送最新政策上門,讓企業應享盡享最新政策大禮包。
深圳中智永浩機器人有限公司也是光明區眾多受惠緩繳稅費政策的企業之一。從2020年5月成立至今,該公司享受軟件增值稅退稅即征即退963萬余元和延緩繳納稅款98萬余元。
緩繳稅費政策的及時落地,有力減輕了光明轄區企業的負擔。截至3月21日,光明區6978戶企業成功享受了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繳稅費政策,緩繳稅款1.5億元,在有稅申報企業中政策覆蓋面達99.6%。
各方力量都在急企業之所急,幫助企業輕裝上陣、補足“彈藥”。光明區科技創新局第一季度已完成科技創新產業園租金補貼、深港澳基地租金補貼、科技金融補貼、3+1產業研發補貼等項目審批工作。截至目前,已兌現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科技資金1842.1萬元,預計第一季度可支付約3033萬元,將惠及企業122家。
一場場及時的政策春雨,成為特殊時期穩定受疫情影響企業的“定心丸”,滋養了企業的生命。
《若干措施》中提出,制造業小微企業、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承租區政府以及區屬獨資、全資、絕對控股國有企業的房屋,免除3個月租金、再減半收取3個月租金。對中小微企業給予新增貸款20%的貼息支持。
為了維系社會生活“煙火氣息”,光明區還將對文化、旅游、餐飲等行業,給予相應補貼支持。單家企業最高可以補貼20萬元。
創
鼓勵引導科研創新邁向新階段
3月15日,深圳灣實驗室傳染病研究所聯合清華大學醫學院在預印版網站BioRxiv發布一項針對新冠病毒Omicron突變流行株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最新成果。
該納米疫苗具有自由“組裝式”的特點,納米顆粒核心可利用原核表達系統,快速制備且工藝簡單方便穩定,可自由匹配相應疫苗關鍵抗原,尤其針對快速突變的新冠病毒優勢明顯。可實現一周內制備完成質量均一穩定的疫苗,并開展相關評價。
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光明科學城聚焦產業需求和科學前沿,瞄準了信息、材料、生命三大科學與技術方向布局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并圍繞創新鏈布局相關產業鏈。
隨著深圳灣實驗室、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等一批科研機構、研究型高校的源頭創新力量崛起,光明區也在加速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移轉化,暢通“科研—轉化—產業”雙向快車道。
依托光明科學城科研力量,光明區積極鼓勵新冠藥物、檢測試劑、消殺技術、臨床救治等疫情防控重點領域的科研企業加快產品研發生產。《若干措施》提出,在2022年4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獲批上市推廣使用的產品,每個產品給予最高50萬元資助,單家企業最高100萬元。
疫情阻擋不了科研的探索、創新的腳步。3月22—23日,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以下簡稱“大賽”)總決賽在光明區舉行,來自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等技術領域的75個優質晉級項目在云端展開巔峰對決。
大賽一改之前創新創業比賽的傳統評價模式,創造性參考了“海爾邁耶(Heilmeier)問題”,通過項目路演答辯的比賽方式識別和遴選顛覆式技術,重點從“是不是”“可能性”“影響力”等三個方面對參賽項目進行評議,多維度科學和準確地識別顛覆式技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湘生認為,大賽是一個國家層面設計的關注“基礎研究、核心技術、產業融合”的創新平臺,為廣大科技人才提供了具有顛覆性潛能技術的“產—學—研—用”四位一體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有利于建立具有顛覆性特征的先進技術庫。
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光明科學城的建設已經進入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的階段。3月25日上午,光明區召開光明科學城建設指揮部2022年第二次工作會議,會議指出,要迎難而上、齊心協力,舉全區之力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幫助市場主體渡過疫情難關,也是在為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穩住根基。撐企,光明有信心、有力量、有方向。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