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主義之路上,與偉大格局觀同行,做時間的朋友。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了一萬小時定律。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1.1415525年),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這就是一萬小時定律。
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張磊的《價值》出版,其內容讓當年被追捧的“長期主義”,再一次成為商業中的浪潮。
羅振宇說:只有長期主義者才能成為時間的朋友。
陳春花說:越是變化,越是需要長期主義。
一個企業的成長,三年定生死,五年建地基,八年立腳跟,十年方能品牌成形,二十年才能變成行業的參天大樹。
長期主義是一種清醒與堅定,而非急功近利。在經過漫長的思考后,人們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做出選擇后,堅定的實施,開啟一萬小時定律法則。
對于個人而言,長期主義更像是堅持正確的事情,堅持內心的初心。堅守初心,方得始終。好比健身、運動,前期效果可能并不明顯,但是當堅持了三個月、一年,回過頭看,正是那所謂的堅持帶來好的效益。做事情,前期的急功近利心態是不可取的。
企業中的長期主義,更具體的是一個周期主義,該如何在長期主義中,讓成長和巔峰的周期變長,讓衰敗和沒落的周期變短,是每個企業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長期主義,能夠幫助企業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創新、不斷創造價值,與時俱進,與時間共舞。
此處的長期主義不僅僅是堅持,更重要的是改進每一件小事,打長久戰。
只有把時間拉長,我們才能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里,得到確定的答案。
每個事物都有發展的波動周期,如何識別事物在時間線上的“走向”,讓企業的生命周期變長,并且不斷突破,與時間共舞,與時間成為朋友。
于社會發展而言,長期主義更是生生不息,無數力量匯聚到支撐人類長期發展的基礎領域,形成一個生生不息,持續發展的正向循環。社會的發展也靠長期主義來摸索,何種形式適合當下社會,何種形式更符合當下國情,都是一種長期主義。
生命長河,也許有很多人急功近利,但不論是工作,或是投資,長期利益都遠遠優先于短期利益。于個人是,于企業是,于社會也是。
正所謂,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當運用好長期主義,便是最大的贏家。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