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區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三版)》(下簡稱第三版《指南》)。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版《指南》是對《全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二版)》的更新修訂。從第三版《指南》的名字可以看出,核酸檢測的要求從“全員”變成“區域”。國家衛健委解釋稱,核酸檢測區域包括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也可能包括整個行政區域的全域,并且這個范圍不是一成不變的。
這樣的變化符合疫情發展的新情況,體現了精準防控和“用最小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的思路。過去一段時間,各地經歷了一波又一波形態各異的疫情,無論是病毒本身還是公眾對疫情的認識,都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當前全國多地出現本土病例,雖然形勢依然嚴峻,但與疫情初發時不可同日而語。如果再按照過去的模式來操作,勢必給疫情防控帶來比較大的壓力,全員核酸檢測帶來的社會成本不容忽視,需要全面統籌,充分用好寶貴的檢測資源。當然,更重要的是,在防控經驗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完全可以從容對待疫情,因地制宜,分區域開展核酸檢測,顯然是更科學更理性的選擇。
疫情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當前迫切需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這就要求在推動防控工作過程中更注重提升效率,努力做到精準防控。精準防控最核心的精髓就是快速、有效,在科學精準的流調以及嚴格的管控措施基礎上劃定核酸檢測的實施區域范圍,并根據第三版《指南》的要求,在24小時之內完成核酸檢測目標。
從近來一系列政策調整不難看出,不只是核酸檢測,防控工作的其他環節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變化,總體來說,這既可以降低防控社會成本,同時,當前期待疫情盡量減少對日常生產生活不必要干擾的呼聲很大,這些變化于普通民眾而言無疑是喜聞樂見。
比如,在新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有幾大方面值得關注。第一,明確提出,“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患者以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為主,大多不需要過多治療,全部收治到定點醫院會占用大量醫療資源”。這就意味著輕癥只需集中隔離管理,無需再“住院治療”;第二,解除隔離的標準松綁,核酸Ct閾值從40調整為35,只要連續兩次檢測結果為陰性,感染者就可解除隔離或出院。這種調整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隔離,也可以讓醫療資源更有效地周轉起來;第三,康復者解除隔離和出院后的要求也改變了,之前是“出院后繼續進行14天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現在已經修改為“解除隔離管理或出院后繼續進行7天居家健康監測”。
從上述變化不難看出,疫情防控的諸多環節都在追求“用最小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從按癥狀輕重分類處置,到居家隔離時間的減半,再到接下來輝瑞新藥進入治療推薦(意味著居家也可以服藥治療),以及最新出爐的核酸檢測開展指南的修訂,明確提出不能搞“大水漫灌”,不能搞“一刀切”,疫情防控策略正在逐步優化調整。
在奧密克戎的感染者中,無癥狀、輕癥居多,這是一個基于明確數據所做出的科學判斷,決策者正是基于這種理解而優化防控策略,而對于民眾而言,可能也有必要調整對疫情的認知。在“雙統籌”的要求下,如何做到“從嚴從細從實”進而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是對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關部門不可掉以輕心。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