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山區白石洲塘頭村核酸采樣點,南山區婦幼保健院的醫護人員已連續奮戰了一個月。
特別是3月初以來,塘頭村十幾棟樓被逐漸劃為封控區后,采樣隊與社區通力協作,挨家挨戶進行 “掃樓”采樣,將“不落一戶、不漏一人”落到實處,切實切斷疫情傳播擴散鏈條。
難!靠雙腳挨家挨戶上門采樣
白石洲片區作為曾經最大的城中村,曾是五湖四海來深圳尋夢的人們第一落腳點。目前,因為面臨拆遷改造,區域內居住人員很分散,一些基礎設施例如基站等被拆除,網絡信號差,但仍然有近萬居民居住在里面。村里的人員流動大,造成信息登記可能產生滯后,加上不少老人家居住,填寫信息也困難,這讓剛來的采樣隊員們感到十分棘手。
“我負責的這個片區因為出了陽性病例,所以我們都需采取入戶檢測。”二組組長莫秀嫦說,城中村的樓房大多沒有電梯,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勞動強度。二組人員一爬就是五、六層挨家挨戶去“掃樓”,累了就扶著墻喘口氣接著掃。莫秀嫦介紹,每人每天要掃5-6棟樓,樓層7-8層不等,工作量最大的時候要連續爬6個小時。為了工作大局,沒有一個人有抱怨。
細!為一個人用了三個小時采樣
“收到,放心,我馬上到”。已完成當天任務回到休息地的馮美虹是六組組長,她剛想躺到床上休息,就接到片區負責人電話,她所在片區的一戶居民中的一位精神異常患者需要采樣。
馮美虹二話不說,馬上趕到現場穿好防護服,與社區人員前往居民家中,但是居民情緒激動,拒不配合,工作人員只能退出房門。幾次溝通無果,最后在社區、應急辦,公安干警的協助下,前后用了3個小時等待、安撫和溝通,最終完成采樣。
暖!人民至上是自覺行動
“塘頭四坊有人抽搐了……”
中午12:20,結束掃樓采樣任務的護士王淑琴回到四坊休息時,聽到居民的呼救立刻沖了出去,林曼、呂瑾兩位醫生也同時趕去現場處理。
當時患者已經停止抽搐了,躺在床上一動不動,林曼、呂瑾立刻檢查生命體征,王淑琴一邊呼叫患者姓名,一邊把患者平躺,頭偏向一側。林曼仔細查看患者瞳孔大小和對光反射,詢問既往病史和家族史排除腦血管意外征象,確定患者意識清楚,生命體征平穩。最后與社區和社康中心的工作人員聯系,囑家屬帶患者進一步就醫檢查。
轄區內還有一對身患尿毒癥的夫婦,他們雙方每隔一天就要去醫院做血液透析。社區工作人員在逐一核實采樣村民名單時發現,他們當日沒做核酸檢測,這也會影響他們出門就醫。得知他們要晚上七點以后才能回到住處,三組組長劉立群主動要求留守,為這對夫婦采完核酸、做好標本移交才下班。
愛!醫護的付出百姓看得到
連續一個月的采樣中,雖然忙與累,但醫護人員們用最大的耐心和愛心贏得了居民們的愛。
他們收到了來自居民暖暖的祝福,有人送來熱騰騰的老火湯,有人送來咖啡、飲料,還有小朋友送上自己畫的祝福卡,更有不少居民會在完成采樣后說一句“你們辛苦了”、“謝謝”等暖心的話。
“醫院領導班子多次來點上關懷慰問我們,為我們打氣鼓勁,幫我們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大家真的感覺很溫暖,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終會過去”廖慶梅醫生說。
日常核酸采樣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