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有云:“知足長樂”, 意思是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
然而現實中,多少人迷失在欲望的海洋中不可自拔;多少人在無度的索求中迷失自我,多少人只有遍體鱗傷才會學會知足珍惜。
丹尼爾·笛福在《魯濱遜漂流記》中寫道:“我們老是感到缺乏什么東西而不滿足,是因為我們對已經得到的東西缺乏感激之情。”
五月天的《知足》里唱道:怎么去擁有一道彩虹,怎么去擁抱一夏天的風,天上的星星笑地上的人,總是不能懂不能覺得足夠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擁有一顆知足的心
凡事珍惜感恩
便能化不如意為如意
知足長樂,是一種正面的心態,是對所擁有的事物有一顆滿足而珍惜的心。知足者,不是意味著安于現狀,不是意味著原地停留,不是意味著放棄追求,而是對現狀有所肯定。因為知足,內心充盈,便覺得快樂。因為快樂,便可以用更好的心態去追求所求。
宋代的和靖先生林逋曾說:“知足者,貧窮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德國作家馮塔納曾說——
幸福有它的兩重性:一方面在于福至心靈時來運至,另一方面,也是最實際的方面,就是知足常樂地安度日常生活,這也就是說,頭腦清醒,不干蠢事。
明代有一位知足長樂的人,叫胡九韶,住在江西金溪,家境十分貧苦,但他卻時刻記得那些值得感激的事,不執著于生活中種種不如意。他一邊教兒子讀書一邊耕種,勉強維持溫飽。他每天下午,還焚香感謝上天又給他享受了一天清福。他的妻子笑他,說:“一日三餐全是菜粥,這叫什么清福呀?”胡九韶回答說:“我們有幸生活在太平之世,沒有戰亂。一家大小有吃的有穿的,沒有饑寒。家中沒有人病在床上,也沒有人被關在監獄里,這不是清福又是什么呢?
路人的一個微笑、朋友的一聲問候、家人的一個擁抱、母親的一碗雞湯……珍視我們忽視的小細節,感恩被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學著用正確的心態面對寵辱得失,用一顆感恩的心對待現在,用一顆進取的心去看待未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這樣豁達的心態不是人人都能擁有
但面對世間千百種欲望
知足就是美好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