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元保1年,被隔離每天可領200元”
“被隔離勿擔心,讓保險公司給你發工資”
近日,類似的“隔離險”宣傳語
在各大社交平臺上蜂擁而出
此類保險真如廣告中所描述的那樣“靠譜”嗎?
安全玄機重重 投保容易理賠難
“之前在社交平臺上看到推薦眾安隔離險,感覺挺有用就買了。過了一段時間,恰好遇到所在公司大樓出現密接,我們被通知要求所在地區的員工過來集中隔離48小時,于是就在公司住了兩天。”姜女士告訴記者,在被要求集中隔離后,突然想起自己買過隔離險,便找到客服。
然而,申請過程并沒有姜女士想象中那么容易。
她四處打聽并獲取到開具隔離證明的渠道后,好不容易拿到證明并提交,經過一個多月漫長的等待,得到的結果卻是:因其不是被強制集中隔離而被拒賠。
“我是被集中隔離的,不是居家隔離,憑啥不給理賠?”姜女士認為自己為此交了個智商稅。
無獨有偶,家住武漢的曹先生也遇到了被拒賠的情況。
曹先生說,之前在微信交流群里見有人宣傳“只要9.9元,新冠隔離一天發150元”,想著最近正好要去一趟蘇州,反正也不貴就買了一分“隔離險”。從蘇州返回武漢后,因當地管控政策,曹先生被通知需在酒店隔離,期間曹先生將隔離證明上傳至該“隔離險”理賠申請后,客服發來了這樣的拒賠理由:必須是整個區域或全市變成高風險區,或本人成為密接才可以理賠。
“隔離險”實為意外險 銀保監會發布規范
經搜索社交平臺上消費者所反映的情況,記者發現,姜女士和曹先生的遭遇并非個例,且大家被拒賠的理由大同小異。
據了解,所謂“隔離險”,指投保人若在保險期內因新冠疫情被隔離,可在隔離期內享受津貼補助,每天金額上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截至目前,先后已有多家保險企業推出了隔離險,其中包括復星聯合健康推出的“復星聯合愛無憂意外險”、螞蟻保與眾安保險聯合推出的“新冠隔離津貼險”、螞蟻保與太平財險聯合推出的“新冠肺炎·隔離津貼版”、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推出的“眾惠相互防疫綠碼通”、平安保險推出的“平安安心抗疫險”等。
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監管部門嚴禁出現以疫情為營銷噱頭炒作保險產品,所以,目前市面上的“隔離險”更多屬于意外險,很多保險公司都推出了擴展新冠肺炎相關責任的意外險,將隔離、新冠肺炎身故、確診等內容涵蓋其中。
不過,對于擴展的新冠疫情隔離保險,在免責條款中有著各種限制。此外,理賠時要求提供的證明文件,有的要求出自當地防疫部門,有的則要求縣級以上甚至省級部門出具,社區和物業提供的證明很可能被拒賠。
針對規范“隔離”津貼保險業務經營的相關問題,日前,銀保監會財險部也發布了《關于規范“隔離”津貼保險業務經營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其中提到,保險公司在產品銷售過程中應充分履行說明義務,對保險責任、責任免除以及理賠條件等進行充分說明,并依法依規對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和說明。
《通知》還要求,保險公司應高度重視客戶服務工作,做好相關業務的解釋和后續保險理賠服務工作,對發生保險事故的,應主動做好理賠服務,不得無理拒賠,影響消費者的正常理賠訴求,防止出現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
此外,保險公司在宣傳銷售產品的過程中,不得通過欺騙、隱瞞或者誘導等方式,對保險產品的保障責任等重要情況作出容易引人誤解的宣傳或者說明,不得以博取消費者眼球為目的,進行片面宣傳和惡意渲染炒作。保險公司要加強對合作機構、平臺、渠道的管理,持續監測其宣傳行為,一旦發現有片面宣傳和渲染炒作的,立即制止并終止與其業務合作。
友情提示
FRIENDLY TIPS
投保隔離險不能盲目下單,一要注意理賠的條件和購買的條件,如投保人所在地是不是高風險地區,是否有職業限制;二要準備好理賠流程需要的文件,備好相關機構出具官方的隔離證明;三選購保險產品時應注意閱讀保單條款,弄清楚保險的免責條款后再做判斷,要注意一些容易模糊的地方。
“隔離險”各有各的坑
奧一君在這里提醒大家
買保險時先咨詢專業人士
看清條款再投保
切勿盲目投保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