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3日,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關于做好全市第三輪全員核酸檢測的通知以來,隨著核酸檢測力度不斷加大,一些病例在篩查中發現重點區域、重點人群和社區中發現的病例有所上升,特別是個別重點場所、重點單位、城中村、工廠也出現了小規模聚集性疫情,提示存在較高的社區擴散風險。
當前,深圳的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者均送到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下稱“深圳三院”)進行救治,這是深圳唯一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定點收治醫院。
3月16日,深圳三院院長、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盧洪洲接受南方日報、南方+記者(書面)采訪,對近期深圳疫情變化發表看法,并對感染病例情況做了介紹。
南方日報:您對當前深圳疫情的形勢如何看待?
盧洪洲:目前情況下,我們絕不可以“躺平”。因為像歐美國家經過了大范圍的流行感染后,已有大量的死亡數量,剩下的要么已經感染過或者是接種了加強針,所以病死率低。但我們國家沒有經過這種大范圍的感染,一旦“躺平”,短期內會有大量的人員死亡,所以現階段還是要堅持“動態清零”。
我對深圳疫情防控是非常有信心的,即在三輪全員核酸的篩查下,有能力很快實現社會面的“動態清零”。
這個信心一方面是來源于全市的上下同心,通過暫時的“慢”,盡快將本地已感染的病例全部找出來,并進行集中救治。另一方面是來源于政府的“快”,通過快嚴控,加上豐富的防控經驗以及大數據的支持。由于深圳的疫情主要是從香港外溢,在了解病例來源后將漏洞堵上,這樣一來,深圳很快就會實現社會面清零。
南方日報:前天(14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療方案(第九版試行版)》公布,我們目前會根據最新方案來調整救治策略嗎?
盧洪洲:我們從今天(16日)開始,按照最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進行調整。
比如,輕型病例只要集中隔離管理即可,普通型及以上的病人到定點醫院治療;調整了出院標準,如CT值由過去的40降為國際標準35;還有,之前病例出院后要繼續14天集中隔離管理,現在只要居家隔離7天。
南方日報:目前在深圳市三院救治的病例情況如何?
盧洪洲:我們現在收治的病例都是感染了奧密克戎病毒,跟香港此次傳播的病毒基因序列是一致的。這些病例里多數癥狀是非常輕,甚至是無癥狀的,大約不到8%的患者有一些輕微的肺部癥狀。
在2020年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很多患者有嚴重的肺部病變,而且進展非常快,往往兩三天之內就會出現呼吸衰竭。而現在的感染者,癥狀都是比較輕,且發生肺炎比率明顯降低。
德爾塔感染出現肺炎者約占64.61%,奧密克戎感染者只有10%,且肺部CT顯示肺炎較輕,病灶也多以下肺局部少量磨玻璃影為主,沒有明顯實變及病灶融合趨勢。
另外,奧密克戎的病毒核酸轉陰時間較德爾塔短。之前已出院的90多例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患者中,平均病毒核酸轉陰時間為18天,短于德爾塔變異株平均轉陰的24.5天。但跟既往新冠病毒原毒株和德爾塔病毒株相比,奧密克戎毒株的兒童發熱和消化道癥狀較重,轉陰時間明顯延長。
這一次我們還有一個非常簡單又有效果的辦法。因為這次的奧密克戎(癥狀)主要是在上呼吸道,很少會侵犯到肺部,所以我們就教會所有的患者進行鼻腔沖洗。對照研究發現,經過沖洗的這些患者,病毒轉陰的時間大大縮短,住院時間也縮短了5天。這個方法簡單實用又高效,可在其它地方進行推廣。
南方日報:是否有相關數據可以顯示出接種疫苗的必要性?
盧洪洲:我們醫院對2020年初收治病人康復后進行了隨訪,隨訪結果顯示病人體內的中和抗體對奧密克戎毒株仍有一定的中和活性,但是與針對原型毒株的中和效果相比,下降了6.71倍。
通過兩針和三針滅活疫苗接種人群的配對樣本分析,發現接種第三針疫苗能顯著提高接種者對不同毒株的中和活性,但是針對奧密克戎毒株的中和活性仍然非常有限。
與首次感染德爾塔毒株患者相比,突破性感染德爾塔毒株患者(即接種疫苗或者感染過其它類型病毒后,又感染了德爾塔毒株)體內產生的針對奧密克戎毒株的中和抗體效價,是首次感染患者的1.77-5.61倍,這些都提示了疫苗接種的必要性。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