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棟樓,接近一萬三千人,三千多戶居民被管控起來,3月12日起,寶安區新安街道凱旋城的小區居民開始了居家隔離的生活,由核酸采樣人員上門檢測。
這令人不免擔心:小區管控幾天?居民的生活如何?核酸檢測怎么辦?防疫物資夠不夠?生活物資如何保障?生病需要外出怎么辦?配送物資的志愿者們夠不夠?......一連串的問題擺在了眼前。
據深圳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消息,管控區前4天參照封控區要求提級管理,實行“足不出戶、服務上門”,經風險評估后,第5天起至管控結束,實行“定格管理、足不出樓、錯峰取物”。
有一群人,他們給了小區居民滿滿的安全感,于是出現了以下這一幕:
業主群里的一位居民向奧一新聞報料:“由于小區出現病例,所以被通知足不出戶,然后小區一位業主迅速建立了義工應急群,很多居民響應號召,就地轉為小區志愿者,而且很有秩序、很專業、很敬業,給了大家很足的安全感。”
居民購買的物資在小區廣場內排列得十分整齊,配送、交接工作井然有序。
隨后,奧一新聞記者聯系到“3月12日凱旋城義工應急群”的群主尤先生,3月14日下午兩點多,當時,尤先生剛結束上午的義工工作回到家中吃飯,抽空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對于建立義工群的初衷,尤先生說,“小區大概有三千戶家庭,建立義工群的初衷就是為了方便鄰居,減少大家感染機率。而且剛開始看到安排、配送物資的人員只有物業和社區工作人員,這明顯不夠,所以想著號召一下。”
居民物資是如何配送的呢?小區義工的工作都有哪些呢?尤先生告訴記者:“義工群是從小區管控的第一天建立的,也就是3月12日上午,然后經過討論安排,現在已經分工十分明確了。由物業和社區人員在小區廣場按樓棟擺放好居民購買的物資,包括外賣、快遞等,再配送到各樓棟。各樓棟建立了義工群,居民可以自愿報名成為配送物資的義工,社區會發放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原則上老人和孩子不能報名。義工們兩個小時換一輪班,每個班次四個人,還經常有鄰居連著干幾個班次。”
鄰里互助群里,居民們刷屏式感謝鄰居義工。
義工工作期間有遇到什么難事嗎?尤先生說:“雖然跑上跑下很多趟,沒什么難的,大家相互配合就可以了。”
“我們棟義工是排到12點”
一句話就可以看到小區義工們的辛苦
隨后
也有居民提出
希望大家配合義工們的工作
該小區居民的守規與感恩
真的值得一個大大的贊!
醫院大白就地轉為小區大白
感恩這群萬家燈火守護者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
收集信息,憂民所憂
溫情鄰里,逆行沖到“疫”線
這是管控區里一些“守家”的故事
當按下“慢行鍵”
我們用“生活慢”換“抗疫快”
這時
每一個深圳人都了不起
我們相信破云的光終會灑落
疫情一定會被戰勝
到那時
好友、美食、同事、鄰居
也都會在沒有疫情的老地方
笑著向我們招手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