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澳金融科技師專才計劃(SHMFTPP)2022年1月22日二級考試成績現已公布,共有197名考生報名,共計75名考生順利通過考試,成為深港澳金融科技師專才計劃首批二級持證人。
本次考試是專才計劃二級首次考試,延續了一級考試在線考試方案。經過以往三次一級考試在線考試的實踐,考生對在線考試的模式有著良好的適應性。在線考試在專才計劃中逐步走向成熟,保證了專才計劃整體科技含量,成為專才計劃的重要特色。
讓我們來看看二級持證人都有哪些共同特點吧!
一、參加培訓與通過考試具有關聯性
二級項目首次培訓由深圳市金融科技協會組織,自2021年11月6日-12月4日,每周末上課,持續7.5個自然日、共51個學時,共128名學員參與了培訓。
通過考試的75名考生中,共有43名考生參加二級項目培訓。其中,人工智能方向培訓考生19人,占比為52.78%;大數據方向培訓考生24人,占比64.86%。兩個方向參加培訓的考生通過比例均高于該方向下的通過率。
二級考試屬于專業性考核,從“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兩個方向分路徑打造復合型人才,科學的培養理念對考生有較大的吸引力。二級項目培訓知識架構全面、內容豐富,不僅拓寬了考生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思路、有效提高考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而且有針對性地為二級考試提供充足的知識儲備,對通過二級考試有較大幫助。
二、在職人員參加考試具有優勢
通過考試的75名考生,其中在校學生4名,在職人員71名,在職人員占比達到94.67%。二級考試側重考察考生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實踐能力,絕大部分在職人員具備相關從業經驗,對技術場景應用、方案規劃設計等有著較強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在二級考試上具有較大的優勢。
三、最高學歷為博士研究生
本科學歷考生29名,碩士研究生學歷考生44名,博士研究生學歷考生2名。碩士研究生或以上學歷考生占比61.33%。高學歷人群成為金融科技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符合社會各界對金融科技行業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普遍認知。
四、深港澳三地均有考生通過
從報名生源來看,報名考生來自于全國9個省份。通過的考生來自于北京市、廣東省、山東省、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澳門特別行政區。其中,廣東省通過考試的人數最多,共有71名,其中深圳市69名,這與報名生源的地域分布較為一致。
深圳市、區兩級合力推動專才計劃,出臺一系列政策給予獎勵,對一級持證人報名二級考試有較強的引導性。另一方面,專才計劃初步建立起品牌影響力,逐步走出深圳、邁向全國,以其較強的稀缺性和極高的含金量吸引了其他城市的考生報考。
五、青年人才成為行業主力軍
40周歲及以下考生共有68人,占通過考生總數比例為90.67%。考生年齡分布顯示出金融科技行業人才呈現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專才計劃兩級考試與認證的培養模式,將有利于持續培育青年金融科技創新人才,為行業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隊保駕護航。
六、金融及金融科技行業屬性突出
從事金融行業或金融科技行業產品設計、系統架構、算法工程等技術類崗位的考生共32名,占比為42.67%。部門經理等管理崗位的考生有23人,占比為30.67%。
近年來,越來越多企業設立金融科技部門,或由原有的技術部門轉型成為金融科技部門,各大企業對于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二級考試強調考生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綜合實踐能力,貼合與企業發展需求。無論是深耕專業、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的技術崗位人員,還是統籌全局、全面認識前沿金融科技場景的管理崗位人員,都希望通過參與專才計劃,建立起金融科技行業的深度思維,爭取成為專才計劃二級持證人這一關鍵少數群體。
七、持牌金融機構更為重視金融科技發展
通過考試的75名考生,廣泛分布于多個不同的企業(單位)。其中,平安集團20人,占比約為26.67%;招商局集團9人,占比約為12%。大型機構通過考生數量較多,與其重視金融科技人才的方向是一致的。
從通過考試的考生所在行業細分領域來看,69.33%的考生來自銀證保基等持牌金融機構;20%的考生來自金融科技企業;約10%的考生來自于科技行業、高校、政府機關及事業單位。在金融科技蓬勃發展、專才計劃知名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專才計劃逐步成為廣大考生掌握金融科技知識、進入金融科技行業發展的首選渠道。
作為全球首個金融科技人才培育項目,深港澳金融科技師專才計劃搶占了金融科技人才培育及人才標準等方面的先機。成功舉行二級首次考試,是專才計劃發展過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將對金融科技人才培養與認證產生深遠的影響。
未來,專才計劃將持續投入研發、提升專才計劃整體的科技含量,發揮其國際窗口和樞紐作用,在人才培育、篩選上貢獻更多力量,源源不斷地為深圳市乃至大灣區金融科技行業輸送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共同推進行業的創新與發展。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