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筆者從深圳市婦聯獲悉,市婦聯授予深圳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有限公司園區運營部等10個崗組為深圳市2021年度巾幗文明崗標兵崗,涉及醫療、教育、司法等多個領域。
下面就一起來看下她們的巾幗風采吧▼
1、深圳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有限公司園區運營部
深圳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有限公司園區運營部成立于2019年8月,主要負責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運營管理,崗組現有19人,是一支綜合素養突出,戰斗能力過硬、干事熱情激昂的人才隊伍。
2021年為“深港高層會晤”提供禮賓服務,獲得深港兩地領導贊許;同年,獲得深圳市國資委系統“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崗組成員曾獲多項國家級、省級榮譽稱號。
該崗組熱心公益事業,彰顯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志愿者服務、公益捐贈等活動。2021年以來,面對疫情,肖煒、靳強強、徐姍等3名崗組成員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踴躍加入市婦聯、市投控公司、福田區等單位組織的志愿者隊伍,奔赴抗疫一線,深入封控區域,保質保量服務封控區群眾。
2、市澳康達名車廣場有限公司銷售部
澳康達銷售部現有銷售顧問45人,其中女性25人(占比55.5%),創崗負責人、部門負責人、各團隊經理均為女性,是一支朝氣蓬勃充滿能量的隊伍。
曾獲得“2013年羅湖區巾幗文明崗”榮譽稱號,崗組自創崗以來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志愿活動、回報社會的同時,扎實做好崗位工作,創造了行業領先的銷售業績,成為行業標桿。
3、龍崗區坂田街道四季花城社區工作站
四季花城社區工作站現有工作人員59名,其中女性45人,占比高達76%,其中,社區黨委書記肖蘭為女性,充分發揮“頭雁”領航作用,深化黨建引領,全力打造活動陣地,建成約35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依托“三聚焦三破解”,打造“一芯五核多支點”(1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5個網格黨支部+業委會、物業管理公司、居民微信群、社團組織等多個線上線下點位)黨群服務體系。
疫情發生以來,社區迅速組建了一支巾幗抗疫服務隊,開啟白+黑、5+2工作模式,細致做好社區2萬多人的疫情防控工作,在共同努力下,四季花城社區獲得“無疫小區”稱號。
近年來,其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百佳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單位、廣東省家庭文明建設示范點、廣東省“三八”紅旗集體等各級榮譽約320項。
4、龍華區人民法院家事訴訟中心
龍華法院家事訴訟中心2018年4月2日成立,致力于建設集家事案件專業化審判、家事糾紛綜合協調解決、當事人專業心理疏導等于一體的多功能、集成式平臺。2018年4月2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共審結家事案件2466件,其中調撤結案1395件,調撤率為56.57%,連續三年位居全市法院前三甲。
創建家事糾紛“1633”柔性審判新模式,獲評“筑安龍華十大平安建設事件”,為全國家事審判工作提供了可復制的深圳樣本。拍攝家事題材法治微電影《融》,獲首屆廣東法院微電影微視頻大賽二等獎。注重開展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工作,發布《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白皮書》,獲評省級“青少年維權崗”、市級“母嬰室示范點”、龍華區兒童友好型城區建設優秀案例。
2021年12月,獲最高人民法院批準集中管轄深圳市第一審涉外、涉港澳臺家事案件,家事審判再開新局。
5、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公共服務部
深圳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有一支“紅色娘子軍”——公共服務部。她們為全市1600萬余名繳存職工和30萬家繳存單位提供咨詢服務。11年來,她們做深、做細、做實信訪工作,向深圳市民交出了一份“零投訴”的優質答卷。
她們是為民解憂的“開鎖人”,踐行“由我來辦、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服務宗旨,接聽咨詢電話900萬通,通話時長達44萬小時,解決疑難問題30萬件。
她們是問診民生的“把脈人”,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通過“日碰頭、周分析、月研判”,“對癥下藥”開“良方”,巧解“釘子案”“骨頭案”30余宗。
她們是為企紓困的“送炭人”,深入企業宣講幫扶政策,助力50余家企業復工復產,協調60余家企業在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時一并解決公積金追繳問題。
這支政治可靠、業務過硬的“紅色娘子軍”,已成為深圳市民“圓夢安居”的堅強保障。2021年,深圳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公共服務部榮獲深圳市巾幗文明崗標兵崗稱號。
6、深圳華僑城都市娛樂投資公司濕地管理部
都市娛樂公司濕地管理部作為華僑城濕地的運營團隊,目前現有職工17人,其中13人是女職工,女性占比高達76%,年齡構成以80后和90后為主,女黨員占比超過60%。
該團隊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落地,志愿服務受眾超千萬人;開展公益自然教育課程及專題導覽活動,向社會公眾傳授和推廣華僑城先進的生態環保理念,推動社會公眾參與濕地保護。
7、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鄭穎英語工作室
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鄭穎英語工作室現有成員21人,女教師占90.5%。在校黨委領導下,致力打造研究型教研團隊,為學科建設可持續發展樹立典范;以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情壯志、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和樂于奉獻的精神,用扎實精湛的教學基本功奮戰課堂內外,為學科建設和教研水平提升做出了應有貢獻。
在主持人鄭穎的帶領下,成員們充分發揮黨員女教師的黨性精神,多次參加省內外扶貧工作,傳播特區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受到當地政府的肯定和廣大師生的認可與稱贊。
8、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醫學影像科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醫學影像科近年來以開展創建“巾幗文明標兵崗”活動為契機,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努力踐行“精于心,勤于業,踐于行”的宗旨,實現精準影像診斷,守護深圳人的健康。
她們將志愿者服務常態化,用心詮釋“奉獻、友愛、有擔當”的巾幗精神。創建CT、MR檢查的“一站式診間預約”新模式,全面推行便捷、高效、環保的“云膠片”信息服務系統,真正實現“以患者為中心”。她們積極援疆,投身抗疫,勇于擔當,不負芳華。
9、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急診重癥監護室(EICU)
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急診重癥監護室(EICU)現有成員37人,女性占總人數83.8%。她們不斷學習,積極提升素質,立足崗位,創新發展,優質服務,提升患者滿意度。近三年來,團隊共獲8項實用新型專利;發表論文16篇,其中SCI論文3篇;獲得市、區級課題立項9項。
一直以來,團隊致力于提升醫護人員的業務素質,提高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成立血液凈化團隊、ECMO團隊、營養治療團隊;率先開展超聲引導下的鼻空腸管置管技術,填補了所在區域的營養護理的技術空白;多項新技術、新項目的開展使得膿毒血癥、多臟器功能衰竭等重癥患者救治成功率大大提升。
科室成立了延續護理服務團隊,崗組成員利用休息時間,深入到患者家中,為其更換胃管、尿管、PICC維護等延續護理,為患者及家屬提供便利。
新冠疫情發生后,科室全體員工紛紛投入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疫中,同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竭盡全力地守護人民群眾的健康。
10、深圳市人民醫院眼科
深圳市人民醫院眼科獨立建科于1980年。目前,眼科總人數81人,其中女性占總人數的73%,女性職工在科室各項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眼科現有白內障、青光眼、眼底病等11個亞專業,開展各類疑難復雜性眼科手術,在深圳市率先開展實時3D眼底手術、OCT術中導航眼底手術。兩年來,支援抗疫100余次,其中99%的支援人員是崗位女性職工。連續4年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患者延續服務,定期開展住院病人滿意度測評,病人滿意度高達98%。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