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疫情以來,深圳疫情防控壓力陡增。有一群人,夜以繼日忙于織牢疫情防護網,深夜不是休息的信號,而是另一個工作場景。清醒的他們,保證了城市的安眠:核酸檢測的防疫人員,封控管理區的餐飲店人員,海面上駕艇巡防的民警,地鐵里的“守夜人”……南都推出“深圳零點后”策劃,講述這群未眠者的故事。
近段時間,在反反復復的疫情下,深圳志愿者群里的接龍“請戰”參與一線防疫志愿服務的名單,越來越長,“請戰”“報名”“我去”……疫情多點散發,形勢嚴峻復雜,防控壓力巨大。為了同疫情搶時間拼速度,深圳的防疫工作也從白天延伸至夜晚,其中,戰疫志愿者也加班加點同疫情賽跑,他們說,入夜、凌晨、破曉,待到天明時刻,往往是忙碌了一整個通宵才發現時間飛逝。
封控區寂靜清冷的街道,因志愿服務而熱情高漲
近日,深圳地鐵義工聯成員陳紀森在上沙社區開展志愿服務。陳紀森介紹稱,他從3月1日開始,投身上沙社區抗疫工作,至今幾乎每晚忙到凌晨3點后。“這幾天晚上,一直非常忙碌,幫忙派送物資、挨家挨戶掃樓、召開緊急會議等,幾乎每晚都要忙到凌晨3點以后。”陳紀森說,緊張而又忙碌的志愿服務讓他感到略有疲憊,但疫情就是命令,他心中一直有種強大的信念讓他克服困難,迎難而上。“晚上收工后,準備睡一覺后,但一個電話過來,讓我又打起了精神,關鍵時期一刻也不敢疏忽。”
陳紀森說,參與志愿服務,也讓他體會到居民們的溫暖心意。“一開始我來到這兒時,感覺到有些居民是很抗拒和抱怨的,慢慢地發現他們也改變了態度,給予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鼓舞。”陳紀森回憶稱,在有天的凌晨1點左右,他和穿戴防護服的志愿者們正在封控區域掃樓,在經過被封控的一棟樓下面時,突然有居民趴在窗戶上向志愿者喊話:“加油啊!”“你們辛苦了!”“你們一定要平安!”陳紀森瞬間,他心中充滿了感動,也高舉雙手向居民樓揮舞:“我們都要平安!”
陳紀森說,上沙社區疫情防控志愿者隊伍還在不斷擴大,每天都不斷有新人申請參與。陳紀森希望,在公益行動的路上,有更多人伸出手,邁出腳,為愛堅毅前行。
下班后“變身”志愿者,回家路上欣賞凌晨的燈火
龐明輝在深圳從事外貿工作,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他積極響應志愿服務征集令,為防控疫情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我覺得大家要齊心協力戰勝疫情,所以主動請纓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據悉,在龐明輝報名志愿者后,成了一個大忙人,他白天正常工作,晚上便前往各核酸采樣點維持現場秩序。“我主要是參與社區核酸檢測采樣服務,幫助工作人員查驗粵康碼、行程碼,幫助居民填寫個人信息,引導社區長者和小孩進入綠色通道,經常從傍晚工作到凌晨。”
龐明輝說,核酸采樣工作經常在凌晨后收工,但在夜間他一刻也不敢怠慢,志愿者們各個“火眼金睛”,看到行動不便的老人或特殊群體便積極主動上前攙扶。“有回凌晨1點,看到有孕婦還帶著小孩在大榕樹下排隊,我立馬上前攙扶,并指引她們前往綠色通道。”龐明輝說,連續幾個夜晚,他都是凌晨2點左右結束志愿工作,從核酸采樣點到他家有一段距離,但他更愿意選擇徒步。“行走其中,看著夜晚的燈火,仿佛有一種溫暖縈繞,我覺得是一種愛心的力量,讓我格外的從容和溫暖。”龐明輝提到,由于志愿服務說話指引較多,一段時間后他聲音出現沙啞,目前正請假在家休息,待恢復后他仍然會繼續投身志愿服務。他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便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深夜搬運幾百箱物資后累得躺倒在路邊
沒有人抱怨凌晨5點的寒冷
2月25日,深圳市團市委青年防疫突擊隊隊長王勝接到招募志愿者信息后第一時間趕往福田區委東大門,搭乘運送青年突擊隊的車輛趕到沙頭街道下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吃完晚飯,經過培訓后穿好防護服后立刻上崗,當天晚上支援至凌晨。
搬運防疫物資、上戶為密接人員做核酸采樣、社區巡邏宣傳、張貼防疫封條……對于王勝和封控區里的志愿者們而言,已是近期的日常。
穿好防疫工作服,立刻趕赴核酸檢測點,像王勝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他們與工作人員一同積極參與疫情防控活動,在宣傳引導、體溫檢測、人員登記、信息收集等崗位服務,成為疫情防控的“好幫手”。他們用一次次舉手示意、一句句溫馨提示、一聲聲細心叮囑,換來的是村居的“安心窩”,迎來的是村民群眾的“感謝聲”。
3月4日凌晨一點,王勝和志愿者隊友們還在運送物資,將物資搬運至各樓棟,搬過幾百箱物資后王勝和隊友們累得躺在路邊休息。每日上午7時,王勝和其他志愿者們就開始在廣場集合,“我們隨時待命,需要我們就即刻出動。”這幾天上午做后勤工作,給大家分發防疫物資,下午采集核酸,檢查補貼樓棟封條,晚上搬運居民防疫食物等物資。每時每刻工作都安排的滿滿的。
“偉大出自平凡,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每個人都有義務擔上一份責任”。下沙社區里黨員積極到崗服務;村民積極配合,高效完成核酸采集工作;醫護帶領志愿者完成采集任務。
“在這次的疫情期間,下沙社區的干部和援助醫生以及青年志愿者們始終攜手奮斗在第一線,沒有一個人抱怨早晨5點多的寒冷,群眾積極配合,能不出門絕不出門,能不聚集絕不聚集,這是所有普通人的努力匯聚成的史詩”,王勝說道。
大學生到核酸采樣點當志愿者
深夜被小區保安的一句“加油”暖到
小傅是一名深圳大學金融管理專業的大四學生,2月26日開始,其就報名成為了南山區抗疫一線的志愿者隊伍中的一員,“2月26日通過微信群看到了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就報名了”。
小傅告訴記者,其做志愿者期間主要就是負責維持核酸采樣點的秩序,查驗市民的綠碼及核酸碼,以及向市民解釋核酸采樣的注意事項等。自2月26日以來,小傅每天都到蔚藍海岸社區的核酸采樣點報到。“核酸采樣點每天分早中晚三個班次,我一般下午一點多到采樣點,負責下午兩點到五點以及晚上六點到十點兩個班次采樣點的相關工作。雖說核酸采樣點一般通知是晚上十點結束采樣,但是有時十點多還有市民排隊,晚上十一點采樣點才結束采樣工作也是常有的事”,目前其所在的蔚藍海岸社區浪琴嶼小區采樣點每天采樣5千多人次。
小傅介紹,臨近畢業,其本來是準備找一份實習工作,為畢業找工作做準備,但是疫情嚴峻,其就想著先做一段時間的志愿者,“等疫情緩和一些再找實習,家里也很支持我”。
在蔚藍海岸社區黨委和浪琴嶼黨支部的帶領下,采樣點核酸檢測工作有序進行。“在采樣現場為一些長者解釋核酸采樣的相關注意事項,幫到他們的時候就覺得做志愿者很有意義”。小傅告訴記者,之前其晚上11點多完成采樣點的工作后,因為當天比較忙,沒有吃午飯,就穿著‘大白’在路邊扒盒飯,當時有社區區民給其打招呼離開后,還特意返回拎了幾瓶礦泉水送給他。“還有一次晚上采樣點撤點后,小區安保工作人員從我旁邊走過的時候,對我說‘天使加油’。雖然我不是醫護人員,但他們的暖心舉動暖到我了”。
浪琴嶼黨支部書記李春華告訴記者,小傅有時上午8:30就到浪琴嶼核酸檢測點,干到晚上快23:00才離開。“采樣點現場喇叭里指導居民檢測指引的錄音是他主動錄的;現場不少外國人來做核酸。小伙子注意到以后,當即跑去周邊店鋪打印雙語版的核酸檢測指南”。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