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由深圳市殘聯、市第二人民醫院、市兒童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共同主辦的3.3“愛耳日”線下義診活動在市第二人民醫院舉行,活動以線上加線下的形式,為市民提供現場義診、網絡知識講座、新媒體推送科普知識等項目,向公眾普及愛耳護耳知識的同時,推動全年齡段人群做好聽力殘疾預防。
哪些習慣會損傷我們的耳朵?
據世衛組織2021年3月發布的《世界聽力報告》顯示,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聽力受損,聽力損失影響全球超過15億人。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現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人。
那么,哪些習慣會損傷我們的耳朵?如何科學預防聽力受損?“聽力損失由先天性聽力損失、耳毒性藥物的使用、內耳感染、噪聲、聽力器官衰退、外傷等原因導致。”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董洪松主任醫師表示,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想要保護好聽力,應該減少耳機的使用,長期戴耳機同時高音量的刺激可能會使聽覺感受器 — 毛細胞受損,而毛細胞不具有再生能力,從而對聽力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殘疾少年兒童人工耳蝸一次性補貼最高15萬元
“他的耳朵會老是出水,這到底怎么了?”“別擔心,就是有點過敏。”在市第二人民醫院義診現場看到,有不少家長帶著小朋友前來咨詢。據悉,深圳是全國最早開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服務項目的地方之一,也是救助標準最高、救助年限最長、康復服務社會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深圳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毛振中表示,近年來,深圳市殘聯通過多舉措提升聽障殘疾人服務水平。根據深圳市出臺的《深圳市殘疾少年兒童康復救助服務辦法》,對聽障朋友給予人工耳蝸一次性補貼最高15萬元,對需進行人工耳蝸處理器升級的,一次性給予每人最高7萬元。除了殘聯給的補貼,聽力言語殘疾者還可以通過醫保對購買助聽設備進行部分報銷。
推廣居家康復模式至60歲以上聽障老人群體
為讓更多聽障人群和社會居民學習愛耳護耳知識,據悉,2月28日-3月11日期間,深圳殘疾人、深圳市殘疾人綜合服務將通過微信公眾號和深圳殘聯抖音號進行愛耳護耳知識系列宣講。
根據最新發布的《聽力健康藍皮書:中國聽力健康報告(2021)》,聽覺系統衰老、退行性改變所導致的聽力損失,日益成為我國聽力障礙的防治重點。中國是人口大國,聽力殘疾發病率高,是世界上聽力障礙人數最多的國家。在聽力障礙總體人群分布特征上,老年性耳聾占據了我國聽力殘疾致殘原因的首位(51.61%)。
深圳市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尹葵表示,深圳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與深圳市兒童醫院、山東濱州醫學院實施深圳市“醫教康”一體化家庭康復服務示范項目,通過線上課堂為60組家庭授課,錄制居家康復指導視頻12個,編制《學齡前聽障兒童家庭康復指導手冊》《聽障者居家康復服務指南》,出臺國家團體標準《聽障兒童及老人居家康復指南》,參與部級課題《居家康復服務規范化研究》結項并獲得課題證書,將居家康復項目的先進模式推廣至60歲以上聽障老人群體實施開展,服務更多人群。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