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的燈籠,綠色的行道樹……新春將至,南沙的街道被裝扮得格外喜慶。
鳳凰大道兩側,一串串紅燈籠整齊排布;區內主要交通門戶也布上顏色豐富的花鏡和花帶,虎年吉祥物、紅燈籠、中國結等裝飾掛件隨處可見。到了深夜更是別有一番風味,南沙城區主干道道路兩側懸掛的LED燈籠,盈盈紅光裝點城市夜空。
進入春天是需要一點儀式感的,春節假期就是這場儀式的一部分,承載著人們對新的一年所有的美好與向往。
結束了一年的工作,不少市民游客選擇來到山水相依、宜居宜游的南沙度假休閑。在市民廣場、蕉門公園、黃山魯森林公園、兒童公園、濱海公園等園區主入口和節點擺放的春節特色構件,結合大面積的花鏡和時花,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來賞花游玩、拍照打卡。
虎年逛廟會
品民俗文化體驗非遺
說到春節當然還離不開廟會,在南沙過虎年,非遺、民俗齊上陣,漢服巡游、宮舞演出、黃閣麒麟舞、“香云紗”非遺研學體驗、油紙傘國風長廊……南沙天后宮、南沙濕地、十八羅漢山等景區民俗活動精彩紛呈。
2月1日起,南沙天后宮推出“天后賜虎·福至萬家”春節廟會系列活動和演出,包括華裳舞動迎新春、媽祖非遺賀新年、載歌載舞鬧正月、新春集市、虎年氛圍布置以及節前公益預熱活動六部分組成。還有漢服巡游、宮舞演出、黃閣麒麟舞、電音三太子、媽祖三獻禮以及民間樂團歌舞等精彩演出。
結合中華傳統文化與媽祖文化,天后宮邀請知名舞蹈老師編排天后宮宮舞,在新年為市民游客送上優雅與靈動并存的舞蹈演出。2月1日至3日,還可在天后宮正殿體驗三獻禮。這是漢人歷來有的一種禮節,屬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儀式中鐘鼓齊鳴,市民游客可依照古禮,讀祝文,行三禮。
春節及元宵節期間,南沙圖書館還在9個鎮街的分館將舉辦手工制作、故事分享會、有獎競答等活動,圍繞春節傳統、民間習俗、傳統曲藝等主題,開展線上、線下聯動的活動,帶人們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和故事,感受傳統文化氛圍。
舌尖上的南沙還有數不清的新鮮蔬果、應季海鮮、經典粵菜,讓珠三角的老饕們慕名而來。有這個時令不容錯過清甜的有欖核果蔗和陽光玫瑰青提;還有國家地理標志的新墾蓮藕,軟糯松粉,藕香濃郁,極為美味。
說起南沙美食怎少得了地地道道疍家風味海鮮,黃皮頭、血鱔、小虎麻蝦、螃蟹等每日新鮮捕撈運到南沙碼頭,滿足南沙人“不時不食,不鮮不食”的美食信念。還有一道美食被評為非遺,這款黃閣燒肉皮脆肉嫩,滿足“無肉不歡”的你。要是想探索異域風味,那就到創享灣印象澳門,品嘗特色風味。
春節假期不僅僅是吃喝玩樂,南沙還可以助你悅動假期。在集武術、舞蹈比賽、文化活動于一體的南沙體育館旁,是用國際規格建設的南沙鈞泰國際網球中心,在這里可以充分調動全身肌肉,喚醒身體機能,感受新年新活力。
登高賞美景
來南沙濕地“觀鳥”
提到南沙的特色,少不了“觀鳥”。位于十八涌與十九涌之間的大片淺灘,又被稱為“鳥的自助餐廳”,這兒水位相對較淺,魚蝦眾多,方便了很多鳥類在這里覓食。
而冬季是南沙濕地候鳥最多的季節。每到傍晚時分,各種各樣的候鳥聚集鳥類覓食區,在夕陽余暉的照耀下,平靜的水面灑下萬頃金光璀璨,美輪美奐。此時,觀鳥平臺上總會擠滿帶著“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都想一睹珍鳥芳容,留下幾張攝影大片。
近年來,隨著廣州持續加強濕地保護、積極開展鳥類保護等措施,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形成了數以十萬計候鳥齊聚廣州的“盛況”。廣州南沙濕地又以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力廣州市50%以上的候鳥總數來此棲息。
從南沙濕地大門口進入,是一條長達1.8公里的榕蔭大道。沿著碧道踱步向前,不遠處便可以看到游船區。隨著小船一路蕩漾,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郁郁蔥蔥的紅樹林。
這里大約有400多畝的紅樹林,品種相當豐富,包括桐花、秋茄、無瓣海桑……它們不僅是這片濕地生態保護成果的見證者,也為來此過冬候鳥們的提供了遮風擋雨的天然屏障。
當然“濕地游”不僅限于“觀鳥”。在位于濕地一期的海景園建有一座海景塔,以2000年前南越國哨樓作為原形進行設計建設,塔身的四根石柱由歷經數十年海水浸泡的當地海石打磨而成。站在頂樓往東看,可以望見南沙港區一帶壯觀的現代工業發展景象;往西看,則可以一覽濕地整個生態布局。
登高望遠,又有美景可賞,恰恰符合新年的意境。碰上日出時分登上海景塔,看朝陽緩緩升起,希望的朝霞灑滿海面,更是浪漫。
今年新春迎上冬奧,廣大市民還可以在此盡情體驗體育項目,如冰壺、冰球、滑雪等,與身在北京的運動健兒一同感受體育盛事,享受全民運動熱潮。2022年1月至2月南沙濕地還將作為賽事跑道之一,參與2022“灣區南沙·健康打卡”線上馬拉松賽。與大自然為伴邂逅濕地新景,觀鳥賞景,悠然自得。
坐火車暢游
在公園漫步瓜果長廊
坐上小火車徜徉百畝油菜花海,在520米長的瓜果長廊中漫步,趁墟時購買地道本地土特產和頗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如果你熱愛自然,這個春節假期你還可以在嶄新開放的南沙明珠農業公園收獲一個春意十足的假期。
結合南沙農業特色,南沙明珠農業公園以南沙火龍蕉、佳麗蕉為原型,創新系統設計打造農業IP,開發農業元素文創延伸產品,主要包括“I”南沙、香蕉熊、香蕉女孩等,這些可愛的形象設計和帆布袋、水杯、筆記本、冰箱貼、充電寶、禮盒、口罩、抱枕等生活用品結合,打造南沙農業文創產品。
在公園一側的樂耕田園中,不少租地種菜的“園主”們趁著空閑時間,來到菜地中拔蘿卜、掰菜葉,將園內種植的新鮮果蔬帶回家中,放上餐桌。“菜地分為30平方米和60平方米大小,按年出租,園主們租下后可以到菜地內種菜。”南沙明珠農業公園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為了方便游客,我們還以集裝箱和帳篷相結合,建設游客休憩、品嘗體驗南沙優質農產品聚集地。
公園通過優化與擴展長廊空間,形成更為完整的流線。在公園中,一條綠色的瓜果長廊蜿蜒而過,生機勃勃。即便沒有掛果與植物也能夠有較好的空間效果,避免景觀效果受季節性影響。
農業、藝術和人們的游樂需求在此很好地融合。在公園內的鳳凰稻羽板塊中保留著原水稻的稻茬,設計安放巨構、稻草等生態材料扎制的藝術品;樂耕田園提升打造現代都市家庭小菜園,增設釣魚臺,親水平臺等;植物迷宮則以稻草籬笆圍合,路徑間種植生命力強的農作物或鄉土地被,形成迷宮供游客體驗游玩。
除了園內部分收費項目外,春節期間明珠農業公園將免費對市民開放,市民可以線上或者現場預約,開園時間為每天上午9點至下午5點,同一時間段最多游客量控制在5000人以內。市民游客可以在此盡情享受親近自然的游園樂趣。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