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越秀區六榕街里,80多歲的陳婆婆獨自居住。連日來,秋意漸起,社工上門探訪時發現婆婆手腳冰冷,便貼心送來暖手袋。“平時她們就經常組織活動邀請我參加,怕我孤獨。”陳婆婆把手伸進小貓樣式的暖手袋里。
重陽節已至,敬老愛老氛圍更加濃厚,一份小小的禮物,既暖手,也暖心。
在廣東,各式各樣公益慈善志愿服務的開展,構建起愛老助老文明底色。智能床位24小時動態管理獨居老人,為長者健康保駕護航;社工入戶改造家居環境,讓困難長者生活得踏實舒心;社區活動豐富老年生活,慰藉孤獨心靈……多元社會力量齊參與,一同守護著長者們的幸福晚年。
“智慧裝備”溫暖老年生活
近日,獨居在廣州市海珠區素社街道的許爺爺煲湯時,不慎燒干了鍋。一時間,煙霧四起,迅速觸發了他家中養老床位的緊急報警器。
“我們的客服人員收到報警后,立刻聯系他,并通知家屬。所幸沒有造成較大財產損失。”回憶起來,華邦美好家園家庭養老床位負責人鞠麗萍松了一口氣。
此前,許爺爺申請了家庭養老床位服務,在家中安裝了智能化設備和適老化設備。一旦發生危險情況,報警信息便會立即發送到智能化設備后臺。
自今年年中起,廣州全面鋪開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和服務工作。智能化設備將床位納入24小時動態管理,為長者提供緊急援助、生活照料等全天候、全方位養老服務。
“現在不管在家做啥,都安心多了。”許爺爺笑著說。除了廚房里的緊急報警裝置,他的臥室床頭邊還安裝有醒目的緊急按鍵,床上則配備了睡眠和體征監測帶,實時監測心率呼吸等,各項體征一旦發生異常,監測系統就會給后臺發送信息。
在廣東,為破解困難老年群體生活照料和長期照護難題,不少養老機構嘗試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推動居家養老的智能化改造。
獨居在云浮羅定市雙東街道的特困人員葉姨,在凌晨時分突發心絞痛。危急時刻,她立即按下家庭養老床位配備的“一鍵呼叫”設備。幾秒后,市級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化平臺工作人員收到警報,立即撥打120。很快,醫護人員趕到葉姨家,將其送院救治。
無人照料的農村留守老人,面臨的困境不少。云浮在粵東西北地區率先探索“互聯網+”智慧養老和家庭養老床位的實踐,搭建了一個收錄全市46萬老年人信息的智慧養老大數據管理平臺。家庭養老床位走進農民家中,實現“需求一刻應”。
“智慧養老”設備溫暖著廣東農村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也引發社會關愛與重視,助力愛老風尚的弘揚。
“安心養老”“開心養老”
“素食有益于身體健康,謝謝政府和社區的關心。”10月13日,廣州市增城區荔城街的長者們心情不錯。這天,一場以“慈善獻愛心·素食暖重陽”為主題的重陽敬老月活動在這里開展,社工帶領志愿者們將素食餐“健康禮”送到61名長者家中,攜來溫暖關愛。
在廣州市增城區樂眾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社工們看來,每一份豐盛的素食餐,都傳遞著一份健康飲食理念,“敬老月活動,讓我們從關愛老年人的健康飲食開始”。
在廣東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文明風尚的滋養下,多元社會力量的幫助,讓長者們在“安心養老”的同時,也能“開心養老”。不少志愿者們也參與到養老服務中,一同關愛長者晚年生活。
“我特別放心不下那些與我自己年齡相當的困難獨居長者。”在佛山三水區,年過七旬的老人陳麗珍一直奔波在志愿服務一線,成為街坊們口中的“珍姨”,“基本上,我們每周三晚上、周日早上,都會去探望他們”。
近年來,在珍姨的帶動下,僅三水區就已建立30多支黨群先鋒隊和302支志愿者服務隊,志愿者人數超52000人,涵蓋老中青不同年齡層。
為了讓長者們住得更安全、更舒心,珍姨等人助力“長者安樂窩計劃”幫扶項目成功落地。在區里,困難獨居長者郭伯伯是殘疾戶,也是低保戶。一次,珍姨帶隊上門探訪時發現,郭伯伯房子的電線老化嚴重,廚房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便所以決定將他納入“長者安樂窩計劃”的服務對象,對他家進行微裝修。
很快,珍姨聯系上服務隊里的志愿者,一起去郭伯伯家整理雜物,以配合裝修公司完成工程項目。裝修結束后,她還幫忙聯系愛心商家,為郭伯伯增添了電動輪椅。她認為,義工很難每時每刻都守在困難獨居長者身邊,“改善好他們的居住環境,我們就更放心了”。(記者/關喜如意陳伊純)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