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電子琴怎么賣?”從滿是磨痕的收音機堆里,谷相恩拎出一臺粉色兒童電子琴,按下琴鍵,琴聲有點沙啞,他判斷只需更換電池,電子琴便能正常使用。最終,谷相恩和攤主以30元的價格達成了這次交易。
在北京朝陽區大柳樹市場的舊貨攤上,二手商品在一次次這樣的交易中延續生命。“每逢周二傍晚開市,就能看見不少家庭來逛夜市,小孩來找二手玩具,年輕人來淘一些新奇玩意兒,上年紀的來找古玩,可熱鬧了!”大柳樹市場負責人介紹。
相比線下舊貨市場,線上二手商品交易平臺的體量更大、流通更廣。“服飾、美妝、手機、數碼產品等品類商品訂單量位居平臺交易前列,潮鞋、漢服等深受年輕用戶喜愛的商品訂單量增長明顯。”線上交易平臺“閑魚”負責人介紹。
根據今年3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數字時代閑置資源優化利用模式研究》(以下簡稱《研究》),2020年我國二手交易市場規模達到約1萬億元。國家發改委今年7月發布的《“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也將“規范發展二手商品市場”作為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
推動二手商品市場更好發展,面臨著完善監管等任務。“朋友曾在二手商品交易平臺上賣出一件護膚品,買方拿到貨后又要求退貨,說東西是假的。朋友檢查發現,原本的護膚品被調包了,可又說不清,只能自認倒霉。”北京交通大學學生肖慧說。
由于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擔心,二手交易的效率往往低于新商品交易。與此同時,二手交易監管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堆芯俊分赋觯e置資源交易平臺以普通消費者之間二手物品的低頻交易為主,難以完全參照《電子商務法》中的七天無理由退貨、繳納保證金等規定進行管理。
為了解決信任問題,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嘗試引入專業第三方檢測機構。“賣家在發布手機、數碼、奢侈品、潮鞋等品類商品時,可以選擇使用檢測服務,這樣專業第三方檢測機構將對商品真偽、質量進行鑒定,檢測通過后再發貨給買家。”“閑魚”負責人介紹。
針對二手交易市場未來的發展,《“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提出,要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規,規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為;強化互聯網交易平臺管理責任,加強交易行為監管,為二手商品交易提供標準化、規范化服務;同時推動線下實體二手市場規范建設和運營,鼓勵建設集中規范的“跳蚤市場”。
專家認為,這些措施將疏通二手商品交易的堵點難點,讓物品得到高效循環利用,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