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年再出發,邁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主題的2021年全國科普日活動11日在全國各地啟動,活動將持續到9月17日。今年全國科普日立足面向基層、服務發展、惠及群眾,打造多級聯動、廣泛參與、“永不落幕”的系列科普活動。
2021年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由中國科技館區活動和北京科學中心區活動組成。中國科技館主場活動包括“自立自強建新功”“科普科創立偉業”“生態文明創未來”3大板塊的展覽展示和“與公眾面對面”科技志愿活動等。通過互動展品、實物模型、多媒體、圖文展板等形式,展現黨領導下的科普和科創工作發展歷程、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力量為提升公民科學素質所做的積極行動,以及科普工作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方面的復合價值。
全國范圍內還將組織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科普聯合行動、青少年科技教育聯合行動、科技資源科普化聯合行動、核科普聯合行動、水利科普聯合行動、鄉村振興科普聯合行動、衛生健康科普聯合行動、應急科普聯合行動、企業科普聯合行動等系列科普活動。
此外,創新升級后的全國科普日線上活動平臺也將集中展示全國各地、各領域的科普活動,通過現場直播、打卡互動、云游場館、知識競賽、科普課堂等多種形式,立體化共享各類科普資源,豐富公眾的科普體驗。
中國科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國科普日更加突出弘揚科學精神、科學家精神、志愿精神,激發科學夢想,營造創新氛圍,為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匯聚眾志。同時,積極搭建平臺,匯聚各級黨委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社會組織合力,形成全社會動員、全領域參與、全方位覆蓋的大科普生態。
今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由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國家原子能機構、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等13部門聯合舉辦。據了解,自2004年以來,中國科協已連續17年成功舉辦全國科普日活動,各地各部門在全國科普日期間累計舉辦重點科普活動約24萬場次。
另據中新網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以“百年再出發,邁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主題的2021年全國科普日活動,9月11日在全國各地同步啟動,這場年度“科普盛宴”線下部分將持續至9月17日,其“云上科普日”則將打造多級聯動、廣泛參與、永不落幕的系列科普活動。
中國科協介紹說,全國科普日活動自2004年以來已連續17年成功舉辦,各地各部門在全國科普日期間累計舉辦的重點科普活動約24萬場(次),為積極涵養創新生態、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貢獻。
2021年全國科普日立足面向基層、服務發展、惠及群眾,重點組織好北京主場活動、部委主場活動、省級主場活動、系列聯合行動、“云上科普日”活動,北京主場活動由中國科技館區活動和北京科學中心區活動組成。
中國科技館主場活動包括自立自強建新功、科普科創立偉業、生態文明創未來3大板塊的展覽展示和“與公眾面對面”科技志愿活動等。主要科普內容包括:通過互動展品、實物模型、多媒體、圖文展板等形式,展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工作發展歷程;展現在《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引領下,廣大科技工作者敢于擔當、主動作為,社會化力量積極投身、廣泛參與,為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匯聚眾志;展現科普工作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方面的復合價值。
今年全國科普日活動期間,全國范圍內將組織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科普聯合行動、青少年科技教育聯合行動、科技資源科普化聯合行動、核科普聯合行動、水利科普聯合行動、鄉村振興科普聯合行動、衛生健康科普聯合行動、應急科普聯合行動、企業科普聯合行動、學會科普聯合行動、科普陣地聯合行動等系列科普活動。同時,還將創新升級全國科普日活動官方網絡平臺,為全國各地、各領域的科普活動主辦方提供線上展示舞臺,為公眾提供更加豐富的選擇、更加美好的體驗。
中國科協稱,今年全國科普日有四方面特點:一是更加重視構建服務創新發展的“同心圓”。在倡導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提升科學素質的基礎上,更加突出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大力弘揚科學精神、科學家精神、志愿精神,激發科學夢想,營造創新氛圍,為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匯聚眾志。
二是更加重視擴大全國科普日的“朋友圈”。通過大協同、大聯合的組織方式,積極搭建平臺,形成全社會動員、全領域參與、全方位覆蓋的大科普生態。
三是更加重視織密全國科普日的“服務網”。努力實現服務人民群眾和服務科技工作者的“兩服務”,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多陣地多戰線協同,廣泛開展社會需要、群眾喜歡、影響力大、服務面廣的系列科普活動。
四是更加重視打造全國科普日的“精品庫”。改進完善全國科普日活動平臺,對影響大、關注多、反映好的優質科普活動進行重點展現,后期也將開展科普日優秀科普展覽全國巡展,將好經驗好模式好產品加以宣傳推廣,促進科普活動整體提升。
據了解,2021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由中國科協、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國家原子能機構、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合主辦。(記者溫競華、張泉)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