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讓電動自行車行業迎來了新的 " 市場藍海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數據顯示,我國電動自行車2019年至2023年的市場復合年增長率將提升至7.22%,市場規模將達到1089.9億元。
八月底,雅迪、愛瑪、九號、小牛等頭部電動自行車企業集中發布了上半年財報。更為直觀的利好在股市表現上反映了出來。
雅迪上半年公司營收123.75億元,同比增長63.9%;實現凈利潤5.89億元,同比增長49.2%。
愛瑪上半年公司營收73.12億元,同比增長24.42%;實現凈利潤3億元,同比增長8.6%。
九號上半年公司營收47.19億元,同比增加135.72%;實現凈利潤2.54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小牛上半年總營收14.92億元,同比增長69.97%;凈利潤8646.13萬元,同比增長183.94%。
可以看到,上述電動自行車頭部企業上半年都保持穩步發展的態勢,業績表現均較為亮眼。
新國標推動電動車需求增長
從外部環境來看,當前兩輪電動車正迎來一個最好的時代。
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國內消費者的出行方式發生改變,從公共交通過渡到私人出行,電動兩輪車成為眾多上班族的市區通行工具首選。
目前,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突破3.5億輛,基本上大約每4個中國人就擁有一輛,這個數字基本接近我國3.7億輛的機動車保有量。
另外,政策成為另一重磅的利好。隨著各地新國標政策陸續施行,大大推動了電動自行車行業的發展。
據悉,新國標要求,從2021年開始,約2.5億輛超標兩輪電動車面臨清退替換,各地出臺的過渡期主要集中在2021年~2023年之間,過渡期后,所有超標車一律不得上路行駛。這意味著大部分存量的替換目標要在3年內完成,更富科技含量的智能型兩輪電動車將成為一個萬億級的市場。
可見新國標出臺后,市場加速淘汰資質不足、運營能力弱的中小企業。同時,新國標也抬高了電動兩輪車市場準入門檻,進一步促進行業競爭格局重塑。
對此業界人士表示,新國標的出臺不僅帶動了電動自行車車換新需求,更是加速了行業整合,市場份額將逐漸向優勢企業集中。可以預見,從2021年到2023年,將是頭部企業重構市場競爭格局的時期,同時也是整個兩輪電動自行車行業最佳的發展時期。
新品持續更迭 行業競爭加劇
與新能源汽車相似,技術創新將成為當下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的主旋律。雅迪、愛瑪、九號、小牛等龍頭企業在科技研發上的投入步步攀升。
今年上半年,雅迪加碼技術創新,深耕產品研發,從技術創新層面實現高端騎行體驗的再度突破,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雅迪冠智系列,則通過GPS定位、小迪APP智能管家、立體聲光交互系統、芯鋰鋰電等多項智能技術,成為了業界首個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化生態系列產品。
在研發方面,愛瑪科技更是大力引進專家級人才,推動智能化技術升級與應用、車聯網消費端軟件、網聯智能硬件等研發項目的落地。愛瑪與上海交通大學聯合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學-愛瑪先進電池系統及智能控制聯合研發中心”,聚焦鈉離子電池的應用研究。目前,愛瑪已經推出了AimaOS智慧騎行系統和全新智能鋰電產品。
在智能這個賣點上,九號的研發經費始終成上升態勢。今年3月份,九號公司再次推進其智能系統,發布了真智能2.0技術,真智能2.0升級的內容主要包含了RideyGo!2.0、RideyFun智控系統、MoleDrive全新自研控制器、九號云電系統。RideyGo2.0!新增了家庭賬號,家庭成員之間可以方便分享電動車的使用權,而其他在智能化配置上的全新功能,也讓新用戶充分體驗智能操控帶來的便捷。
在具備成熟的技術體系下,小牛電動也是不斷持續更迭新產品、完善產品結構。今年4月小牛電動在全球新品戰略發布會上推出多款鋰電新品。其中,擁有全新設計語言GOVA F0和GOVA F2在配置、性能等各方面均有升維,一經發售便受到了市場的熱捧。
面對電動兩輪車市場的發展機遇,電動自行車頭部企業不斷積蓄發展動力,提升產品品質,持續聚焦高質量發展之路,進一步穩固行業頭部位置。
整體來看,2021上半年電動自行車市場繼續放量,同時行業加劇洗牌,會有更多中小型企業面臨倒閉,市場大部分份額被行業頭部企業占領,這也許是2021年國內電動自行車車市場的發展趨勢。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