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十四五”林業草原保護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國家林草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司長張煒在會上指出,科學推進國土綠化工作,要重點解決好“在哪兒造”、“造什么”、“怎么造”、“怎么管”四個關鍵環節。
一是合理安排國土綠化用地,規劃解決了“在哪兒造”的問題。突出服務國家重大區域戰略,依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和國土空間規劃,綜合考慮土地利用結構、土地適應性等因素,合理確定造林綠化的目標任務,科學劃定、合理安排綠化用地。
“十四五”期間,全國規劃完成5億畝國土綠化任務,每年1億畝,造林綠化是5400萬畝,種草改良4600萬畝。這些都將以益林荒山、荒地、荒灘、荒廢和受損山體、退化林地、草地為主開展國土綠化,穩步有序開展退耕還林還草。同時充分利用城鄉廢棄地、邊角地、房前屋后等見縫插綠,因地制宜推進城鄉綠化。統籌處理好生態建設和耕地保護的關系,嚴禁違規占用耕地綠化。
二是科學選擇綠化樹種、草種,明確“造什么”。充分考慮水資源、時空分布和承載力,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喬灌草合理搭配,優先使用鄉土樹種、草種,積極營造混交林。干旱、半旱地區要堅持以水定綠、量水而行、宜綠則綠、宜荒則荒,科學恢復以灌草為主的林草植被。城鄉綠化選擇適度規格的苗木,推廣抗疫性強、養護成本低的地表植物。同時鼓勵農村“四旁”種植鄉土珍貴樹種,保護好古樹名木。
三是加強綠化設計施工管理,規范“怎么造”。強化對綠化作業設計的用地、用水、技術措施等進行合理性評價,因地制宜確定綠化方式。嚴格綠化施工管理,保護自然植被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負面影響。在干旱、半干旱地區推廣應用集水節水造林的種草技術,同時提倡低密度造林。堅決反對大樹進城等急功近利行為,避免片面追求景觀化,嚴禁脫離實際搞綠化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同時,深入推廣“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推動義務植樹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四是全面推行林長制,落實“怎么管”。壓實地方政府保護發展林草資源目標責任,建立完善綠化后期養護管理的制度,加強對新造幼林地的封山育林和撫育管理,鞏固好綠化成果,“一分造九分管”。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綜合監測體系,制定國土綠化成效評價辦法,科學評價國土綠化成效。實行國土綠化任務直達到縣,落地上圖,不斷提高精準化管理水平。(記者 宋凌燕)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