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電話亭是什么?這問題,問00后,可能得到一臉蒙。但80后、90后,可能是還知道的。街頭巷尾,在一方僅能容納一人的狹小空間內,一部插IC卡的公用電話機,能縮短親人朋友之間的距離。
近日,杭州蕭山區城管局聯合中國電信杭州分公司,對蕭山區全區范圍內的公用電話亭進行排查,翻新了38個公用電話亭,采購了40臺無線公用電話話機安裝替換。
目前,蕭山區還保存了67個公用電話亭。人人有手機的年代,還有人在使用公用電話亭嗎?他們為什么會選擇公用電話亭呢?
現狀 撥出上百個電話 打110的最多
2010年以后,公用電話亭漸漸退出人們的視野。
今年5月開始的公用電話亭大排查中,不少老舊電話亭被拆除,重要地段的38個電話亭亭體進行翻新,整體形象得到提升。
目前,提升改造基本結束。
“舍不得,真的舍不得,我們維修師傅前兩天還說滿滿的青春回憶沒了,特別感慨。”蕭山電信公司公話管理員朱麗紅說,自己的工作和公用電話密切相關,現在打的人少了,電話亭也消失了這么多,好像自己的青春也走遠了。
現在還有人用公話亭嗎?
“有的。從統計數據上看,今年6-7月,蕭山的公用電話亭產生了上百條話單,其中撥打110報警電話的最多,其次是撥打10000,然后是撥打119和120的。”朱麗紅說,還有幾十條是撥打普通電話的,“說不定是沒帶手機或者來杭打工的,公用電話亭能在緊急的時候起作用。”
過去 它是一代人的記憶 有人靠它養家糊口
朱麗紅是1999年入職的。她回憶說,上世紀80年代中期,十部磁卡電話,全部裝在蕭山各郵電局的營業廳。到90年代初,有100部了,安裝范圍擴大到馬路上的公話亭、醫院、學校等等;上世紀90年代初,磁卡電話逐漸被投幣電話和IC卡電話取代。此時,蕭山公用電話業務最繁忙:1600多個無人值守的公話話機、600多個公用電話亭,遍布大街小巷。
朱麗紅說,當時,匹配公用電話亭的是傳呼機,人們接到傳呼都會第一時間找公用電話回電,附近的公用電話亭就是最佳選擇。
朱麗紅記得,學校,是安裝公用電話最多的地方,“一個學校很多部壁掛式公用電話,下完晚自習后,學生們排隊打電話。”
在那時候,市話5毛錢3分鐘,長途8毛錢1分鐘,也不算特別便宜,但那個缺少通訊工具的年代,它承載著人情往來溝通的使命。
那時候,還有人靠著電話亭養家糊口。
朱麗紅說,在蕭山最繁華地段,有個書報電話亭很特殊。經營電話亭的阿姨行動不便,養育兩個孩子。在她電話亭工作的,也是個殘疾人,“郵電局特批在她的電話亭安裝了兩部磁卡電話。”
上世紀80年代末,阿姨成為當時蕭山郵電局的第一批有人值守的公話代辦戶,她的書報亭也是蕭山第一個磁卡代售點。靠著賣卡,電話亭生意火爆。
未來 除了打應急電話 電話亭還能干啥?
除了打110、120之類的應急功能,蕭山電信公司最近也在思考,公用電話亭承載著人們對城市發展的回憶,是城市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不是能讓公用電話亭承擔一部分的社會功能,比如改造成更有文化意味的城市坐標呢?
因此,中國電信杭州分公司想通過小時新聞向各位網友征集點子:如何才能更好地發揮公用電話亭的作用?歡迎各位留言,提出自己的創意。(記者 章然)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