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是清潔工,早上4:30開始清掃馬路,5:25路燈熄滅,這時天還很暗,清掃很不方便,申請路燈照明時間延遲15分鐘。”日前,東莞大朗的一段兒子向12345反映路燈關閉時間的新聞在社交平臺引發熱議。據報道,大朗城管分局已將相關路段路燈的熄滅時間向后延遲了20分鐘,并對路燈進行了常規檢查,確保路燈運行正常。
不少環衛工人在夜晚清潔城市道路
路燈亮了,人心也亮了!
這真是一樁讓人心頭為之一暖的好事。循著一條市民建議,社交平臺上的討論多元而豐富,很多人從中看到兒子的孝心——“這個孩子居然能注意到發生在他起床之前的細節”,也讓人因此看到了東莞這座城市日常治理的人性化。
應當說,對一位普通市民看似“任性”的建議,能及時對接并給出解決方案,東莞大朗城管分局的這一次“微操作”確實加分。而在另一方面,市民對自身生活、工作中遭遇的不便依然有反映的熱忱,或許從中也可窺見,正是日常化的有效城市治理和反饋機制,給了市民這樣的信心。
市民有所呼,城市治理就應當有所應,這則本身并不起眼的暖聞之所以引發熱烈反響,一定程度上源自某些地方政府熱線無人響應、奇葩答復甚至公開回懟的現象,讓不少人心有余悸。
城市公共形象的塑造,城市治理能力的比拼,往往就是在那些不經意間的細節處徐徐展開。東莞這次延遲熄滅的幾盞路燈,就是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
在很自然的聯想里,路燈熄滅時間過早給環衛人員工作造成不便的情況,應該不止一段留言所指的那條路,確實需要整個城市的統籌安排。源自12345熱線的“一對一”反饋和答復現在看來可以說已經辦結,但對城市路燈開關時間的調研和調整,卻完全不需要再有市民“一對一”地提出問題、等待回應。對帶有一定普遍性的城市管理細節,通過市民熱線獲取工作線索,并有針對性地予以通盤完善,應當是一種對城市治理提出的合理期待。
更進一步說,市民反映也不是發現城市管理疏漏的唯一渠道,在天亮之前提前滅燈所帶來的不便,可能也不僅是常年在此段時間工作的環衛人員才能體會到的細節,偶爾一次或者幾次并非因公務路過的市民,同樣有可能對此深有感觸,這就更需要城市的溫情從為母親呼吁亮燈的孝心,延展到給所有城市的早出人亮燈的一份關懷。
一段被及時發現、被積極反饋的市民留言,給東莞這座城市的細節化治理寫下了一筆鮮活的注腳。相較于被點亮的那幾盞路燈,更值得被發現的是,一座城市對來自市民反映的第一時間應答和充滿誠意的解決機制。
市民提出意見,政府部門給出回答是容易的,但真正確保問題得到令人滿意的解決,則可能并沒有那么簡單。希望東莞城管這份讓人暖心的微操作,不僅在當地能生根發芽、舉一反三,更要給其他城市的熱線應答機制有所啟迪和示范。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