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江蘇北部的一個村落。北到什么程度?僅五公里路程便可到達山東。為什么特別提這一筆,后文有分曉。
這個村是自然村(建制類似改開之前的生產責任組)而非行政村。約130戶人家,人口大約700人。
今年春節,因疫情原因,國家號召“原地過年”,但這個村除了基本上外出人員還是全部回來了。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在中高風險地區工作的人幾乎沒有,且大部分外出人員因擔心疫情,在春運開始前就紛紛返回。另外一方面,臨近春節,國務院連續發文督促地方政府不得粗暴阻止返鄉。
同理可推附近其它村子的情況。
正因如此,盡管今年大部分村民的收入受到了影響,但春節的人氣沒有受到影響,鄉鎮集市上依舊熙熙攘攘。
小編是好歹算是家電行業的人,啰嗦了這么多,得說兩句與家電相關的。
這是巨頭們往三四級市場滲透的成果。
年年看這個村子,但年年感覺不一樣。粗略統計下,這個村子的彩電戶均普及率為102%。洗衣機普及率67%(其中雙缸洗衣機仍有30%的份額),冰箱普及率為42%。空調普及率約為30%。油煙機普及率為25%、灶具普及率為85%(瓶裝煤氣)、飲水機普及率為68%、電熱水器約20%、太陽能熱水器約為50%。(筆者觀察走訪得此數據)。
走訪中,有幾個問題,較為突出:
1、電器普及在這個村子正在加速進行,但基礎設施的不健全,實際上已經制約了這一進程。前幾年是電路改造的制約。近年來,是自來水的水質。
由于水質較硬,且自來水中雜質較多,電水壺一般使用三天后就會有俗稱“水堿”產生,全自動洗衣機、電熱水器等涉水家電在使用中問題頻出。這也是在走訪中聽到頗多的抱怨,也是制約熱水器、全自動洗衣機在該村普及較為緩慢的原因之一。
2、消費的健康意識還是不健全。村民對炒菜的油煙所產生的健康危害意識淡漠。“炒菜就應該有香味”,是樸素的認知。再加之農村的廚房較大,居住也較為分散,通常是開窗散油煙。由此形成煙機的普及程度遠低于灶具。
3、有品牌意識,但專業品牌意識淡漠。具體地說,在村民們眼里,例如,海爾、美的、格力都是大品牌,所以,只要是這些大品牌出品,不拘哪一品類,都是最好的。對煙灶、凈水器、熱水器這些品類的專業品牌的認知嚴重不足。
說的是春節里的鄉村,還得說兩句春節的話題。印象中,過大年,農村必然是家家戶戶貼春節放鞭炮,那您就錯了。看下圖:
為什么呢?前文留了個伏筆。這是蘇北,北到與山東臨近的村落。傳統的民俗傳統還是有相近之處。山東素來是禮儀之邦,儒家《禮記》等典籍流傳變化至今形成了個風俗——所謂“五服”。不在此深作探討,即一個大家族有老人去世,連續三年在重大節日保持肅穆不鬧騰的意思(稍提一句,這個村子百來戶人家,同姓占95%,去年去世了4位。可想而知,春聯和鞭炮在這個村能不能賣得動)。
不過還是有個別幾家是有過年的氛圍的:
不貼春聯、不放鞭炮,但是飲食上,還是要比平常豐富些。這是小編在村上隨意進入的一家拍攝。拍完就匆匆撤離(鄉親們太熱情,恰好小編的酒還沒醒,趁他們酒還沒上桌之際抓緊溜)
說完了日常生活,再聊聊經濟收入方面的。
這個鄉村的自然資源稟賦一般。上個世紀90年代的山楂樹種植煙消云散。同期的建筑砂石開采在進入新世紀后被叫停。在村頭留下了幾個大坑。引得縣城人每到夏天便來游泳。
這個自然村的村民以種植大棚、外出務工、個體手工業為主。去年因受疫情影響,人均收入有所降低,約1.5萬元左右。筆者特意查了一下數據,這個收入在江蘇省偏低,但放在全國,還算中等。不過這個數字有必要解釋一下,村子里幾個包工頭、大棚種植大戶收入保守估計家庭人均收入都在10萬以上。也就是說,收入的差距在鄉村里也非常明顯,大多數村民并不是媒體上宣傳的那樣,都買得起名牌。往往自建一套房子、一樁彩禮,大部分村民還要四處舉債。
最后再說一句,信息如此發達,哪還有什么“春風疑不到天涯”的感嘆。去年國家關于農村土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風一吹,一夜之間,村民們紛紛行動,“幾乎再造了一個小村”。圖為正在趕工建設中的鄉村樓房。
總結一句:鄉村到底是落后,還是不落后,美麗還是不美麗,村民聰明還是不聰明,很難用一句話說得清。再全面的鏡頭和筆觸也無法記錄全面。唯一可以說的是,這是在全國范圍內,收入中等稍偏上的一個鄉村。消費習慣和水平就是如此。留給讀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已。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