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的高山紅薯近日迎來豐收,目前已全面進入開挖期。供港澳備案基地、梅州生長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銷售部營銷總監劉思順稱,預計今年該公司可以豐收600萬斤。其中供港澳部分,通過采收、分揀、檢測、過關等程序,紅薯48小時內即可從五華縣田間送到港澳同胞的餐桌上。
而在300多公里外,廣州各大扶貧館、高速公路服務區、直播鏡頭前,高山紅薯及其制品已成家喻戶曉的“網紅”食品。
近日,廣東省內首個高速路消費扶貧展銷服務平臺——“駐村人+扶貧館”落戶在廣州北三環高速新安服務區。流心酥、富硒米、柚子脆片……廣州對口幫扶梅州超過186種特色扶貧農產品在這里展銷,這是廣州為梅貨出山打通通往粵港澳大灣區的高速通道的縮影。
“世界客都”廣東梅州四面環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山多田少、交通不便、渠道不暢和信息不通等現實制約著當地農產品的產業化發展。
消費扶貧,打通生產銷售渠道至關重要。近年來,在廣州對口幫扶梅州指揮部的推動下,廣州對口幫扶消費扶貧重產銷銜接,實現市場驅動。扶貧工作組在幫助梅州貧困村生產高品質農產品的同時,舉辦各類展銷活動拓寬銷路,例如在番禺區、增城區等相繼設立消費扶貧專區、專館、專柜。
2019年6月廣州市政府同意支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梅州配送中心,截至7日,組織發動27家梅州農業企業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幫助梅州農產品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
基地工作人員劉遠波表示,該中心配有指揮中心信息系統平臺、海關檢測監管平臺、快檢中心等,可以實時監控各類農產品的價格走勢,篩選暢銷農產品,給相關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提供參考,每天能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安全的菜籃子產品10多噸。
“我們基地最大的亮點之一是農產品產銷源頭可追溯,精確到具體的生產者,而且配送中心按照供港澳質量安全標準把控農產品質量。”劉遠波稱,消費者在信息平臺上可查到所有進駐平臺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實現產品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產銷信息可查詢。
紅薯走向大灣區市場的同時,也讓貧困戶獲得增收。五華縣蛇塘村高山紅薯扶貧產業基地今年預計產量能達到28萬斤。據了解,蛇塘村高山紅薯扶貧產業基地種苗由五華縣農業農村局免費提供,梅州生長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提供后期的培育方法、技術指導等,并在紅薯收成時,采取保底收購模式,讓村民增收致富。該村黨支部書記范云輝介紹說,蛇塘村高山紅薯扶貧產業基地基地從去年開始打造,已帶動了當地30多戶農戶種植,其中大部分是曾經的貧困戶。
據介紹,梅州官方利用該市生態農業優勢,做好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梅州配送中心的建設,并以此為契機,打響“梅州柚”“客都米”等區域品牌,計劃打造大灣區最優“大農場”和最美“后花園”。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